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御临河传奇> 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回 会贡使永乐扬弘德 寻安身建文历名刹(1 / 4)

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凯旋而归,未察有建文帝的任何踪迹。船队沿途恩威并播,至是许多番国都遣使随郑和船队入朝进贡,有古里、柯枝、翠兰屿、南巫里、苏门答腊、吉兰丹、满刺加、旧港、占城等国的贡使。除带来了珍珠、珊瑚、玛瑙、象牙、犀牛角、玳瑁、香料、燕窝等中原稀罕之物外,还带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来。有送鼓眼多鳍彩斑鱼的,有送凝脂通透奇怪石的,有送满身长刺臭肉果的。有翠兰屿贡使带了一种叫花贝壳的玩意儿,虽然说是叫花贝壳,其实模样儿更像是中原河塘里的螺丝,只不过比中原河塘里的螺丝大了数十倍,且全身缀满了花纹,有耳蜗样的尾尖,吹之深厚雄浑。永乐皇帝想到草原大漠里两军阵前厮杀,所用号角为羊角,声音轻巧虚飘,常常掩没于千军万马的厮杀之声中,若用这种花贝壳来充作军号,岂不更能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也可使敌闻声丧胆。永乐皇帝想用黄金购买翠兰屿贡使手中多的花贝壳,可翠兰屿贡使不识黄金价值,更喜欢中国人所铸之铜钱,于是明廷用五千铜钱换了翠兰屿贡使手中的半筐花贝壳,让翠兰屿贡使扎扎实实的肥了一回。南巫里贡使带了一种名叫巧嘴儿的鸟,红头、绿翅、黄肚脐,会模仿人说话,还能在贡使的手杖上翻滚腾跃,十分讨人的巧,永乐皇帝很是喜欢,道:“这巧嘴儿名暗含了中国人口中的长舌妇,不如就叫它翠吉祥吧。”听皇帝赐名,满朝齐呼:“吾皇英明!”翠吉祥亦连叫三声:“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吾皇英明!”叫的永乐皇帝心花怒放,命收翠吉祥入御花园里好生饲养。吉兰丹贡使带来了一种香料树,黑花细纹,香浓味远,闻之让人心清气爽,永乐皇帝亦命收入御花园里种植。最让人惊奇的是古里国贡使献上的花福禄,模样儿像马,全身一圈一圈的花纹。古里国是西洋那边的一个大国,这次派了八十多人的使团过来,是所有番国贡使中来人最多的。古里国贡使道:“这花福禄并非我国所产,乃西洋那边的大洋之外一个叫木骨都束的国家献给我国国王的,国王崇敬陛下,故派我送来转送给陛下的国家,以乞带给陛下福寿安康!”永乐皇帝道:“照你所说,那西洋之外又有重洋,重洋之外还有国家?”古里国贡使道:“正是。”永乐皇帝道:“那里可一样的也有高山大河?五谷丰登?”古里国贡使道:“那里黄沙漫漫,太阳灼热,人们不种稻米,都以打猎捕捞为生,人的皮肤都是黑的,那里还有一种神兽,身躯庞大,脖颈二丈余,满身五彩花纹,人们都叫它麒麟。”听说有国出麒麟,满朝文武无不惊异。麒麟乃中国人心中的祥瑞之兽。麒麟现而孔子生。麒麟的出现,不是昭示着太平盛世来,便是彰显有圣人明君出。永乐皇帝暗忖:自己终继大统,步太祖之德治武安。治下太平盛世,成就一代明君,不正是自己的平生之愿吗?遂有了‘遣使重洋外,载得麒麟归’之念。

永乐皇帝根据各番国进贡的情况,赏以不同的瓷器、铜钱、丝绸、纱罗、彩绢等,并安排在专门招待外宾的‘会同馆’里住下,因这次来朝进贡的人数特别的多,‘会同馆’里无法全部住下,只得让部分使臣住附近街区的客栈,客栈花销自然是由明廷买单,‘会同馆’里所有用的吃的,全由明廷供给。不仅如此,永乐皇帝还定期派遣大臣往‘会同馆’里宴请和慰劳各国使臣。致使各国使臣们皆乐中土而忘返。

加里曼丹岛的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是永乐皇帝登临大位,遣使宣谕各番国时敕封的番王,每年都有派贡使通好明廷。郑和船队出使西洋,所选航线乃加里曼丹岛的西海岸,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听说明廷派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心想去没停靠浡泥国,返回时必定到访,谁知郑和船队返航时,亦只是过境西海岸,并未到访。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坐不住了,以为是自己的国家有哪里怠慢了明廷,才使明廷派出的庞大船队没有到访自己的国家,于是他亲自带了包括王妃和重臣在内的一百五十多人的使团,到明都城南京来觐见天朝皇帝。麻那惹加那是到访明廷的第一个番王,永乐皇帝亲自接见了他和王妃及一班众大臣。麻那加惹那呈上金缕表文,文曰:

陛下一统华夏,威服四海。臣国偏隅海岛,荷蒙陛下大恩,赐以封爵。从此,臣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草繁木茂,鸟衍兽兴。此乃陛下大恩大德之所致也。故臣亲往,以求一睹陛下之龙颜,表臣些微之诚意。

献上丰厚贡品:龙脑、冒顶、腰带、片脑、鹤顶、玳瑁、犀角、龟筒等地方特产。

永乐皇帝亦赐以丰厚的黄金、白银、铜钱、瓷器、丝绸、纱罗、刺绣等物并以最高礼遇接待了浡泥国王和王妃。

又有百多人的暹罗国贡使团,还带了三百多人的商人到来。暹罗国是由‘暹国’和‘罗斛’两国合二为一,所以叫‘暹罗’,因盛产大象,又称‘白象国’,人民信奉佛教,多穿黄衣,故又称‘黄袍国’,后来才叫做了泰国。暹罗历来自称为中国的藩属,唐朝以前便有来华朝贡之举,自唐以来,不因中原的朝代更迭而停止朝贡,因中原的盐巴和布匹是暹罗人的最爱,故贡使团每来必带了商人团队来,在唐时便已如此。

永乐皇帝颁旨扩修‘会同馆’,在‘会同馆’最显眼的位置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