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着手写稿,我翻阅了资料,听了录音,整理采访记录后,我头脑中一篇稿子就出来了,只是大题目似乎还不太理想。这次的人物专访通讯,有点像我在人民日报仔细阅读过并抄打过一篇大医院护士长的报道,那个护士长得到南丁格尔奖,南丁格尔奖是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他的典型事例有些类似于校长。我准备借鉴那篇报道来写这篇稿子。
坐在电脑前,我敲敲打打,修修改改,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夜里十二点半过了才完稿。
第二天不到七点半,我又起床,把稿子读了一篇,修改了几处,拷贝存入U盘。
八点半,我去上班,一到办公室,我就打开电脑,插入U盘,把写好的稿子打印出来,递给老站长。
老站长看到我递去的稿子,吃惊地问:
“这是什么?”
“都写好啦?”
“这么快?”
“我还没有动笔呢?”
“大题目,中间的小标题,我都还没有想好呢?”
接下去,老站长静静地、习惯地从笔筒里拿起红圆珠笔,开始阅稿,修改稿。
他的笔筒是很好看的,形状像一颗青菜,从下往上是由白色渐变成菜绿色,是他大女儿到青岛玩,特地给他老人家买的。好看的笔筒里,插放着好几种笔,包括好几种颜色的:刚笔、毛笔、圆珠笔、画笔;红色的、黑色的、蓝色的。
这些笔都是他用于写稿、修改稿和画版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