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给他武装军队,州牧脑子有坑。要是金银给了他,他打仗也不用畏畏缩缩了。
两边因此成见非常深。
“州牧为了防止将军继续打仗,就不给他拨粮草。将军干脆放任士兵劫掠百姓,借此获得粮草继续打仗。”
于是恶性循环,百姓觉得会劫掠自己的军队还不如胡人呢。州牧也觉得给胡人的那点金银远不如打仗要耗费掉的,这笔买卖很划算。
只有将军觉得他们都目光短浅,胡人不打不行,岂能用金银纵容他们闹事?这不就和劫匪来你家抢东西,你为了让他别来,天天给他送钱是一个道理?
总之两边现在闹得不可开交。
始皇:“所以?”
探子默默掏出了两封奏折:
“所以幽州牧刘虞和公孙瓒公孙将军分别写了奏折控诉对方,想请陛下评评理。”
始皇:…………
始皇只想知道一件事:
“是谁这么机智,把他们两个一起安排去幽州共事的?”
这两人的决策,任何一个单独用都可以维持一方安稳。偏偏他们俩凑在了一块儿,就互相拖后腿,闹得幽州民不聊生。
听到消息赶来的谋臣们也是一阵沉默。
谁都没好开口回答,只有荀彧那个胆子贼大的侄子荀攸冷不丁开口:
“还能有谁?先帝啊。”
灵帝真是个神奇的人物。
始皇觉得刘虞和公孙瓒都挺能闹腾的,不过问题不大。
“并州牧董卓现在不是离开了?并州牧空缺,公孙瓒那么喜欢打胡人,让他过去那边尽情地打。”
始皇提笔写了一封诏书,任命公孙瓒为并州刺史。
有了自己的地盘,公孙瓒也用不着再去和刘虞抢幽州了。
至于之前闹得幽州内部生乱的一番官司,各打五十大板。
不过两人分开之后应该也不在乎官司的结果了,他们之前打官司就是为了抢幽州的控制权。如今各自占有一州,没必要再抢,谁输谁赢也不重要了。
只有一点,公孙瓒以后禁止再劫掠百姓,缺粮就跟朝廷要。
可能是公孙瓒的事迹给了边塞州郡那群将军一些奇奇怪怪的启发,自那之后始皇这里就没消停过。
马腾韩遂在边地日子不好过。
原本听说董卓拥立新君飞黄腾达了,就翘首以盼等着对方招他们。结果还没等到呢,先收到了董卓被皇帝亲自讨伐的诏书。
于是两人又缩了回去。
董卓眼看着不中用了,他们只好另寻出路。这个时候正好发生了公孙瓒的事情,两人就觉得,公孙瓒可以,他们也可以!
始皇:你可以个头。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二人与王国合作反汉,是逆臣贼子?”
所以他们哪里来的脸讨要官职?还话里话外暗示他们两个人挤在一个凉州也很容易发生矛盾,想一人拥有一块地盘?
荀彧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先帝在时,边军反叛后若能及时回头认错,朝廷还是会选择接纳的。”
毕竟这样就不用浪费兵马粮草去平乱了,省了不少事呢,多划算。
始皇:就,不是很懂你们大汉。
始皇算是彻底见识到了东汉末年有多乱,造反都能随随便便招安,真是绝了。
荀攸在旁边小声吐槽:
“这些不算什么,那种山贼被招安后不满朝廷官职给得小,又丢下官位重新回山当山贼,继续侵扰百姓的,也多得很。”
然后朝廷下次依然选择招安他们,因为比起把人灭掉来讲,这么干性价比真的很高。
始皇彻底无语了。
可惜现在腾不出手来收拾这群反骨仔,只能先记在账上,回头一一清算。
始皇认为这样下去不行,大汉的律法快成摆设了。既然如此,他不如干脆趁此时机把律法修改一下,回头直接让人适应新律法。
反正他是看不惯这些乱七八糟的操作的,必须都给他加进法典里,严惩不贷。
修改律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多方考量。始皇翻出了大汉律法和之前朝代与国家的律令,打算做个参考。
正好荀彧骗了一波人才过来,人手十分充足,可以抓几个过来一起改律法。
荀彧:……可那是我拉来帮忙减轻工作量的!
被陛下这么一抓,他又要加班了。
荀彧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去薅益州的羊毛。
抱歉了益州牧,他是真的迫不得已。
刘焉:我有一句脏话今天一定要讲。
洛阳的战事持续时间不算特别长,三个月就结束了。和史上打了一年多还没打完,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始皇还是觉得慢了。
他这边律法都修了一半,董卓老巢都没了怎么还那么能抗呢?并州军队内部不搞内讧的吗?
看来还是觉得有个新帝刘协在手上,拥有充分的挣扎余地,不想放弃唾手可得的富贵。
可惜再怎么挣扎都是徒劳。
董卓等贼首尽数伏诛了,剩余的军队人马被朝廷收编,等待陛下下一步指示。
朝臣们都翘首以盼等着陛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