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北宋兴盛之,范仲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兴盛之,范仲淹(1 / 4)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宋朝重文轻武的结果是什么?

他说,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科技遗产多。唐宋八大家,宋占六席;四大发明,宋占三席。美学方面更不用说了,宋瓷是中国古代瓷器审美天花板。今天若是你手里有件品相完好的宋代汝窑瓷器,无论是盘子是碗,其估值都要以亿为单位。

我问,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

他说,还不错,一天能吃三顿饭了,而且取消了宵禁政策,夜生活丰富起来。

我问,一日三餐有啥稀奇的?

他说,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诸侯是三顿,皇室是四顿。西汉时,叛变的淮南王被流放,圣旨上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还有一点,宋朝有失业保障制度。过去遇到***、大瘟疫,老百姓只能接受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宋朝不同,每当有饥荒年头,就针对流民进行征兵,并且实行的是募兵制,发工资的,军人职业化。为什么要招流民呢?一是人道主义,别饿死了;二是预防农民起义。甚至有这么一句话:朝廷每多一卒则山野必少一贼。所以这个征兵模式更像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我问,为什么不实行征兵制?

他说,宋朝是文人治国,文人多矫情,看不得老百姓受苦。特别是他们读过杜甫的《石壕吏》以后,更痛恨征兵制:三个儿子上疆场,已经牺牲俩了,你们还要抓体弱的老头去打仗,老头翻墙逃跑,就把老太带走了,让去前线烧火做饭,当朝太黑暗了。当然,这是表因,最深层的原因,是征兵制往往对应地方军阀,相当于地方有稳定的武装力量,对宋朝来说,这是隐患,要解除。

我问,募兵制会不会增加国库开支?

他说,肯定会,军事经费要吃掉宋朝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我说,关键是没有战斗力。

他说,战斗力要对应着强有力的军阀,宋朝就没有军阀产生的土壤。宋朝的制度设计,核心是重文轻武,文官掌握军队,宗旨是防内而不是防外,绝不允许地方贵族或官员做大做强称霸一方,从而威胁到皇权的稳固。

我问,宋朝对外“花钱买平安”是跟谁学的?

他说,五代时期的石敬瑭,那时辽国还叫契丹,石敬瑭依赖契丹军队建立的后晋,所以对契丹施以“臣礼”,每年进贡30万匹帛。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割据乱世,由于朝代更迭较快,且没有三国的热血、魏晋的风流,向来被人们所忽略。但每段历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宋朝的制度建设、文化方向,乃至整个王朝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受到五代的影响。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财物,始于宋真宗,那时宋朝已经被辽国侵扰了25年,不堪其苦,双方议和后,宋朝每年给辽岁币。破窗效应开启后,周边蛮夷纷纷效仿,例如西夏原本是宋朝的藩属,接受大宋的封号,可李元昊上台后,要自立称帝,建国号“大夏”,还写信给北宋政府,要求承认他的合法性。大宋咋可能接受这样的挑衅?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宋夏战争全面爆发。一打仗,宋朝节节败退。李元昊那边因为两家断了贸易而导致统治区内通货膨胀。三个回合后,双方都想议和,于是在宋政府承诺给与足够白银补偿的前提下,李元昊再次归顺。

我问,宋夏之战,有没有名将?

他说,宋朝没有名将基因,只有名相基因。到了宋仁宗时代,逐步实施“以文驭武”的举措,就是中央军事决策归文官大臣,前线作战也由文臣统御武将。西夏骑军骁勇善战,一出手就大败宋军,吓的京城文武百官瑟瑟发抖。皇帝问满朝文武,众爱卿觉得谁适合出征西夏?众人遥指范仲淹。此时范仲淹不在京城,刚被贬到鄱阳任职。情况紧急,火速把他调任西北前线。

我问,为什么被贬到鄱阳去了?

他说,因为太刚正,上书批评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于是被贬了,这是他第三次被贬。不过范仲淹的多次被贬也成就了他,其刚正不阿的形象在官民心目中越来越伟岸,所以每次朝廷遇到大事,他总是“众望所归”的那个。

我问,范仲淹一介文人会打仗吗?

他说,会!范仲淹提出了“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战略方针,边防御边筑城,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

我说,这是变旷野战为城堡战。

他说,是的,城墙自带防御加成。范仲淹是很擅长筑墙的。公元1021年,在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他发现旧海堤因年久失修,海潮倒灌,淹没良田,于是主持修建了捍海堰。现在去泰州依然能看到范公堤遗址。前段时间,泰州还搞了个范仲淹忧乐观中外学术交流会,纪念范仲淹泰州任职一千年整!

我说,范仲淹是泰州的一张名片。

他说,范仲淹是n多地方的名片。他任职过大半个中国,还算半个山东人。

我问,半个山东人?

他说,是的。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五代十国时,曾祖、祖父、父亲均在吴越当官。范仲淹出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