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红墙,白墙> 第一章 重阳落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重阳落果(2 / 4)

继续,李书记在人群里瞅呀瞅,终于发现了夏书记,就挤了过去。

“老夏,老夏……”

夏书记瞪了他一眼。

李书记从口袋里摸出一支崭新的钢笔,递给夏书记,道:“我那个在省城里工作的表弟给我的,怎么样,还是英雄牌的!你看,我一个大老粗干不了读书写字的细致活,给,送你啦!”

夏书记接过钢笔,打开笔帽看了看,又拧开看了装满碳素墨水的墨囊,心里是喜欢的,只不过这份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收了,之前李书记提的那件事可得给个答复了。

原来早在两年前,李书记就专门找过几次夏书记,目的是李庄大队也想学着朱村大队种苹果,搞土特产经济,但是种地不能照葫芦画瓢,要讲究因地制宜,李庄大队有一个地理条件缺陷——盐碱地,地下水位深,地上无河流。

这也是李庄大队种啥啥不行的主要原因。

夏书记心里明白,李庄之所以穷,就是先天不足,后天也难。

夏书记脸色一板,“李书记,咱党员干部可不兴这个。”

李书记又抹了一把脸上的细汗,笑道:“老夏,言重了,言重了,主要是这玩意儿在我这毛用没有,还是在您那里,才能发威啊。好马配好鞍,英雄配巾帼!戏文里都这么讲。”

夏书记把钢笔夹在厚皮笔记本里,说:“李书记,帮你们李庄挖河这件事要等到农忙之后,现在俺大队的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搞好,等这两件事都了了,我亲自到各生产队动员。”

李书记一拍手,连说几句“好好好”,在他心目中,这个女书记向来言出必行。

这次开会的主题还是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田书记一再强调从国家到地区都在强调解放生产力,要向特困、贫困发起总攻,争取两年解决温饱问题,三年丰衣足食,而核心就是推行土地包产到户!

作为政策落实比较好的温良大队、赵堂大队、李庄大队被授予先进土改模范称号,大队支书被邀请到主.席台发言,而政策落实比较差劲的朱村大队和刘庄大队也被点名批评。

田书记毕竟是从省城外调来的历练干部,对各村各生产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他能想到这两个大队之所以那么难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他在会议结束后,就单独把朱村的夏书记和刘庄的高书记溜了下来。

田书记的办公室只有半间屋子大小,木质旧书架上放满了各大队的材料档案,一张床上铺了个破毛毯就在书架后面,办工桌上放着半包茶叶,茶盘里有两个油布纸包好的粉丝韭菜盒子,是他去县城开会时带回来的。

“来,老高、老夏,先吃东西,我去泡茶。”

在田书记的再三要求下,二人才捧着大口吃起来。

油炸韭菜盒子,就算过年也不一定能吃到。

田书记泡了两大杯粗茶,三人才坐了下来。

老高看了一眼老夏,叹了口气。

夏书记喝了口茶,肚子饱了,也就有了勇气,娓娓道:

“田书记,我们朱刘两个大队挨着,以前是有名的荒村荒地,穷到要饭的都不来。刚开始吃大锅饭时,几个村也凑不来一头牛,更别提其他种地家伙什了。有力气的年轻人选择搬到别的大队,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幼,说难听点,家家户户都有饿死的,饿跑的,乡亲们是真的饿怕了。”

回想到那段时间,夏书记就很痛心,当年要不是家里在祖坟里扒出了一个铜油灯交给了国家,她也是要去外乡要饭的。

“后来,大队里来了个山东的知青,从大老远的沂蒙带来了一颗苹果树苗,才有了现在的苹果园。靠着苹果园确实改善了村里的生活,外出逃荒的人慢慢回来了,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好。但是现在突然搞分田到户,对于村里人来说,这就是要破坏集体经济,砸烂吃饭的碗,赶他们回到之前贫穷的旧社会!您说他们会同意吗?”

田书记点燃一只手卷烟,默不作声。

老夏继续说:“其实乡亲们也不是不讲理,如果分田到户真的能像宣传的那样让家家户户都吃饱饭,富裕起来,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他们怕,怕分到手的地又被地主收回了,被地痞霸占了。刚解放的时候,这种事情没少发生。”

老高.也补充道:“村里面去外地要饭的人回来说,外地那些搞包产到户的因为分地不均打的头破血流,人口多势力强的家庭分的多,分的都是肥田,鳏寡孤独的只能分到盐碱地、河涯子地,有的即便分到了地,没有人没有农具也种不成,只能等饿死。这样一说,村里的人更不想分地了。”

田书记掐灭烟头,其实他已经对这两个大队有过了解,但在他看来,单一靠着集体果园吃饭并不是保障,如果碰上灾年没有收成,果子卖不出,或者买不到粮食,乡亲们仍然会挨饿,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落实包产到户。

再听两位大队支书的言辞,问题还是出在解放思想上,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田书记突然转移话题,说道:“听说今年的苹果价格还可以,尤其是我们这的金冠,个大,还好吃。”

高书记答道:“是的,田书记,我昨个刚从县土产所回来,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