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红墙,白墙> 第一章 重阳落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重阳落果(1 / 4)

1992年秋,重阳节,一股迟来的“春风”正在广袤的豫东平原上回荡。

虽然处于国庆假期,但这个国庆节对于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来说并不清闲,村外几百亩的晚秋苹果正是采摘季,再过几天就是寒露,过了寒露后苹果的风味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意味着卖不上好价钱。

一大早,朱村大队的夏书记就骑着自行车去了乡政府,路过苹果园时还喊话说:“三哥,通知大家都加把劲,外省来的果贩子只在县土产所待五天,过了这几天人家走了就不好卖了!”

挑着两大框黄橙橙果子的生产二队队长司金言,时年五十多岁,用围在脖子上的汗巾擦擦汗,答道:“中啊!我现在就挨家挨户去通知,那个,老夏,你去乡里开完会后,往卫生院拐拐,看看凤英去。”

夏书记拢了拢头发,拍了拍自行车车篮里崭新的小孩衣服说:“肯定要去哩,明明小时候的衣服,没穿过,我都带上了,三哥,那我先走了。”

“好。”

夏书记哼着小调骑行在乡间小路上,还念叨:“肯定是个大胖小子。”

这次去乡里开会,还是进一步落实土地改革的政策,虽然国家有计划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有了很多年头,但对于豫东平原来说,改革的春风还迟迟未能唤醒思想解放的萌芽。

乡里多次开会宣导土改政策,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这些年,各大队部集体经济搞的还不错,“大锅饭”吃的好。再者说,假如分了,这家长那家短的难保公平,有这些心思不如放在地里多锄几棵杂草。总之,异议很多,支部村委很难开展工作。

一路上,夏书记都想好怎么发言了,假如乡里再问到有什么难处,就拿大司村的苹果园来说事。

沿着新建不久的国道骑行2公里就是乡中学,同村的建广在这里教书,他是村里的童生,在隔壁县的师范学校进修过,之后就分配到这里教书,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体面人之一。

司老师赶集回来刚到学校门口,远远看到对向骑车过来的夏书记,就停留下来。

“老夏,这又去乡里开会啊?”

老式“飞鸽”自行车的刹车橡胶圈早就磨平了,夏书记两脚蹬地,滑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可不是嘛,司老师,今儿挺早的啊。”

司老师突然小声说:“老夏,你看隔壁县的地都分了,我们这也该动动了吧。”

夏书记知道司老师话里有话,之前司老师在村里还属于生产四队的,自从当上中学的教师吃上了公家饭,生产队就把他除名了,可他毕竟是大司村的人,如果要分地的话,他和儿子也能分上二亩三分的。

“唉,司老师,都说我们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乡亲们也是最近几年因为搞集体经济才吃饱饭,可是一提到分地就像是要砸他们的饭碗啊,每次大队部开会宣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底下都有骂娘的。政策虽好,但推行下去确实有难度。这不,今儿去开会,弄不好又要背一个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处分。”

话已至此,司老师也明白了,这事还要等一等。

“走了,再晚就要迟到了。”

“那中,对了,老夏,什么时候有空来学校给孩子们上上忆苦思甜课哈。”

“好嘞!”

从朱村大队到乡政府有4公里路程,中间要路过李庄大队。

李庄大队的支书叫李耕民,土生土长的庄稼人,读过几天夜校,认识的字不足五百。

但是李书记有一颗赤红的心和满腔为人民服务的热血,以前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公社,一有事情就喜欢往前凑,鞍前马后跑来跑去,后来就被选为了大队支书。

在承包责任制政策落实方面李庄大队的情况要比朱村大队好的多,主要原因是穷,穷则思变。

据听说他们已经完成了耕地、林地、预留地和宅基地的统计,下一步就是给大队部下辖的几个村小队分地,然后各村小队再根据本村具体情况分田到户。

所以这次去乡里开会的李书记很有信心,他李庄大队要成为张村乡第一个完成任务的模范大队。

从国道转到乡道,路上的大部分人似乎都认识这个张村乡唯一的女大队书记老夏,大概是那个时候人少,十里八村的人往上几辈都能论得上亲戚。

所以当李庄大队的李书记刚出村口,就有人打招呼说朱村的夏书记已经早他半个钟头去了,让他把“二驴子”蹬快点。

等到李书记推着自行车走进乡政府大院时,他远远听到有个洪亮的声音在喊他的名字。

李书记一拍车座子,“娘咧腿!咋又迟到了!”

院子里已经站满了各个大队的支书,还有几个准备发言的村生产队队长,新上任不久的田学忠乡书记正在拿着花名册点名,点到“李耕民”时无人应答,他又连续喊了几声。

田学忠书记是对李耕民有些印象的,因为这个大队支书特别积极参与各项政策,每次开会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事还总喜欢往乡里跑,看得出是个对社会主义事业很有热忱的人。

“到!”

满头大汗的李书记终于钻进人群里,喊了一嗓子。

点名还在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