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镇是围着一块四方的平地而建成的,俗语就称四方街,实际上更像是一处广场。四方街东一边是无极观,五开间的大门极是雄伟,进门是丈八高的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塑像,据传灵验非常。初一、十五时人山人海,曾经也是香火极旺的。近二十年,随着尼庵出身大魏太后胡仙真连废两位皇帝,崇佛抑道成为这一时的风气,无极观日渐衰落。
现在这观开间虽大,纵深却仅三进。天王殿后即是三层的玉皇阁,左右东西厢皆是接引俗众的香堂,玉皇阁后就是几处平寮,是观中弟子起居的地方。再往后是一片洼地,观里也没有扩建的想法,毕竟这是一个道法式微的时代。
这里其实是无极观的下院,只应承俗务,就是做法事或联系打醮之类的地方。要修道,需去山里的上院。上院在云溪上游,需要穿过云溪镇西面滩上的石桥,沿盘山道上行,转过玉屏峰,大约五里地,就可以看见山间白墙黛瓦的一处道观掩盖在绿树白云间,那里才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
这镇上的道观虽是下院,却是无极观的门面。俗人只想解决燃眉之急,生老病死的才是大事,所谓寿与天齐,餐霞食露的事都不在心上,这就让无极观下院隐隐的与隔山的无量寺相近。无量寺是佛教密宗寺院,供奉药师佛。俗人将断绝六贼五毒的药理解为去病袪疾的药。一时跟风,这药师殿中香火旺盛,老和尚半推半就地也施药卖香灰,却也解决人间一些烦恼事。这方圆几十里的信众,或是信道或是信佛,或是笃信,或是都厌恶。
下院这里只有知客道人与四五个小道士住,这也是投信众所好,打醮作法事之类的不用爬山即可。且欣赏道家仙风也是此处最好。依着师兄们调侃的话,下院的弟子首先是要卖相好,上院的弟子就马马虎虎,因为他们只作剑修或丹修,面目可憎些也是无妨。
山中修炼的弟子在闲时才可偷偷下山,来镇上溜达。山中待久了也需得出来犯戒,小道士们或吃酒或吃肉的。只要不被师傅逮住就可无事,逮住不是被罚跪香就是竹笋炒肉片,小道士也怯这个。
未受戒的小道士吴桐也是刚在镇上溜达完,正快步过观前刹杆时,却被人喊住,这让吴桐心中一紧。平常观中小道士也下山来镇上打打牙祭,这类小的犯禁之举,师傅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吴桐心中埋怨,这次会是那个闲得无事的师叔找茬呢?
转头却见一个红脸高颧骨的灰袍道人立在观门台阶下,见吴桐转身就抬手一挥。
原来是观中知客刘赫然,吴桐心中暗骂一句,只得硬着头皮迎了上去。虽然自己换了俗家装束在镇上闲逛,但这样子被观中大道士逮住也是麻烦。
上前低声叫了一声师叔,那刘赫然嗯了一声,示意吴桐跟上,转身进了观,吴桐只得相跟着进了观中西厢。
一刻钟后,吴桐却施施然提着一盒应季的糕点出了观门,这让躲在不远处等着的同伴长出一口气,看来这刘师叔未与吴桐找麻烦。二人摇摇摆摆地出了镇,回山去了。
回山中上院需要绕到镇西,下得河滩水浅处才可绕过白虎涧,那有座过云溪的唯一平板石桥,号称三十三孔的是过涧入山唯一的大路,山民均是走这一路。
同行小道士拿定主意也走石桥,吴桐却走捷径,就是跳涧。两人由此作别,吴桐由四方街转向东,小道士转向西。
跳涧地点选在出镇后的白虎涧最窄的那一段,只有六丈。
吴桐立在崖边向下看,这里窄是窄,却有二十丈深,看不到底,只听的水声隆隆。沉了一口气,吴桐掐一个风行诀。迎着山风,轻轻地飘过了白虎涧。这个法诀他在无人处已练习过多次,飘十丈都可以,但这么高却是第二次。途中极想看一下脚下,由于害怕还是忍住了,万一吓得失神掉下去可就麻烦了。
双脚落地时,吴桐看到对面竹林里一双惊异的眼睛看着他,是正挖竹笋的农家小孩,那孩子兴奋地大叫:“再来一次!“见被看到,吴桐苦笑着摇头。以现在的修为,吴桐也只能作此一跃,再跃就真元不继,有掉下的危险,这一跃可省下二里地呢!将那盒糕点与那挖笋的小孩,换了两三根笋。吴桐坐在山道树荫下,等待绕路的同伴。
吴桐与观中其它小道士不同之处是,他有传法的师傅。道经中所有炼气施术的功法都有师门独有的记述,什么金公黄婆,太上七返。如无人解释,如同加密。更有师门口口相传的修炼口诀,如不是亲传弟子,根本无法修炼。同行的小道士就没有师傅,只能在观中念经作功课兼作杂役。吴桐因有自己师傅代,现大已能施一些小法术。
不过这是以前,现在吴桐这师傅已出山云游多年,吴桐作了观中散养的小道士。
一个时辰后见到气喘吁吁的同伴时,吴桐看了一下日头,一声赶紧,二人急急返回观中。晚课是不能迟的,师兄们收拾起来下手狠。
自三年前大风先生云游不归后,吴桐就成了院中的野孩子。这是观主的原话,起因是吴桐连续六个月无法好好炼丹,执意修习用符火炼制,由此惹恼了丹院梁道人,那句野孩子是观主劝解时作出的评价。不过,就在一年前,吴桐开始熟练地使用符火炼丹后,梁道人也就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