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则是,油井最初很正常,进行了1、2个吞吐后,油井就开始生病了。
别以为一口油井打完了,他就没事儿了!实际上油井和人一样,都容易生病。
就拿人来说,有的人身体素质好,常年不得病,能够寿终正寝。有的人出身就是个病秧子,不但一直病病歪歪的,没几年就嗝屁了。
而相对于人来说,活好不粘人的油井并不多,但是那种搭钱、搭经历,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渣女”却很常见。
井底出砂井、套管变形井、高腐蚀井、底层期气窜井,这些术语其实特别多,我说了,读者也未必能明白,所以我就一笔而过。
这么和大家说吧,这些新建设的采油站、这些新打的油井,什么情况都能遇到。
如果说油井在地面上,大家肉眼可见,有啥问题,大家也能知道怎么解决了。
可是油井一般都是几百米,或者是1、2千米深,所以谁也不知道油层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除此之外,每一口新油井由钻井队交付给采油队之后,后续的保养工作也特别反锁。
安装惦记、设备保养维护、紧固螺丝、给抽油机打黄油、连接调试管线,总之一口新井饱含着无数石油工人的期待与汗水。
而这些新井正式投产后,陆续的事儿又来了。
因为油井和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性格与脾气。
好管理的油井,就像是所谓的“天使宝宝”正常生产、正产运行,员工管理起来不需要费什么心思。
但不好管理的油井,那就闹死心了。
油井粘度高,原油进站了,输不出去!
油井间出,容易赌管线(间出的意思就是,一会儿有产量、一会儿没产量)!
油井汽窜了,容易造成井喷!
油井不出油,就得上各种措施。
油井油层的连通性不好,容易抽不出来原油。
油井连通性太好,容易发生汽窜。
总之,一口油井投产后,他身上出的毛病,比刚出生小孩的毛病还多。
刨出去单井,再说整个采油站层面的管理,这其中的难度也特别大。
虽然每个采油站都配备一个外输罐、一个备用外输罐,甚至有的采油站还配备高架罐(外输罐都装满了,就输入高架罐,然后用油罐车拉走)。
但因为新井产量高、产量不稳定,而这个年代的外输泵普遍质量不怎好,所以经常会发生原油进站了,但是液量太高了输不出去的情况。
这要是在后世,油田领导直接就停井减少产量完事儿了!但是在这个只看重产量的年代,领导可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员工休不休息、睡不睡觉,你就是累死,你也得把油给弄出去。
而且新站建设可不像后世,什么事儿都找外雇工来干!
90年代初,油田员工可没有那么金贵,所以站上的所有事儿都是采油工来干。
什么给管线保温啊、什么给脱硫塔排液啊、什么更换管道的大法兰、拆换外输泵的设计啊、什么给放喷井连管线啊!
总之,那个年代的采油工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当然出事儿的也不少。
这么说吧,8、9十年的采油工非常苦,而且所有人的技术都很全面,基本上随便一个人在采油队基层呆两年,都能算是个合格的钳工了。
总而言之,每一个采油站建立的头几年,对于采油站的员工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而聊着聊着,程刚就突然说道:“保田,聊了这么半天了,你对68号站了解了吗?”
“差不多了。”刘保田客气道。
“行,那你以后就是68号站的管站干部了!”程刚说完这话后,他眼睛顿时笑的眯缝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