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六九七章 缺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九七章 缺陷(1 / 3)

陕西商人的这番感叹,其实说不好听的,也算是一种“失败者”的觉悟,有那么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

但细究起来,道理却也说得通。

两淮盐商整天埋怨报效太多,可实际上如果没有朝廷给予的行政支持垄断,真就如这陕西商人所言。

报效也需要资格的。

一般人,哪有这个“报效”的机会?欲求报效而不得。

其实都用不着川南盐,另一个时空的残顺的“革命老区”夔东,就能瞬间把湘楚销售区抢占了,让两淮盐一斤都卖不出去。

除非达成了蒸汽船和晒盐法这俩前置科技。

对此刘钰也只是笑笑,并不接话,他明白陕西商人是想要湘楚销售区才说的这番话,但这时候他可还不想露,还差几个月。

真话不想露,可有些话却可以提前说清楚。

“把盐政衙门放在川地,就不要想了。便是蜀地多盐,难道多的过大海?况且来说,就现在川盐的产量,就算朝廷真的给你们机会,你们把握得住吗?”

陕西商人心道,产量这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没有市场,我们产那么多盐做什么呢?放在那赔钱?

只要有市场,就凭现在的组织手段,和这铁牛之力,二三年内,必是盐井遍布。

若真能将湘楚盐区交给我们,只怕自贡的盐井,三五年就能翻十倍,由如今的七八百,狂涨到七八千深井。

只说产量,这心里自然难免还有些不服气。

“国公,某也不是夸口。如今这种手段,资本充足,技术也不缺,只要几年时间,产量便能翻几番。”

“关键的,不是我们能不能产出这么多盐。”

“而是,我们产出来的这么多盐,能不能卖出去、朝廷允不允许我们卖。”

“国公要只是担忧产盐,实在大可不必。”

说罢,他又将手里的发展规划小册子恭恭敬敬地举起道:“这几个规划,解决了三件事。”

“一个是我们头疼的地租。”

“一个是煮盐的煤。”

“另一个就是令出多门,地方克扣等,若国公这边派人来管,令出于一,国公想要多少盐,我们都产的出,只要价格公道。”

对此说法,刘钰冷笑一声。

虽然皇帝担心的,是川盐能否在三年之内保证湘楚市场的稳定供应。

但刘钰对此丝毫不担心,他冷笑自有别的缘故。

陕西商人见刘钰冷笑,不解其意,小意问道:“可是小人有哪些说的不对的地方?”

刘钰呵了一声道:“就说这黔盐之事,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朝廷现在可以让川盐入黔了?或者说,为什么这几年黔地的盐,大多都是来自四川的?”

“而黔地的滇盐、粤盐,这几年几乎都绝迹了?”

“这是因为来四川贩盐的,就比在云南、广西贩盐的聪明?伶俐?诚信?还是因为别的?”

陕西商人想了想,说道:“因着川盐便宜,价更好。”

刘钰拍手道:“那么,川盐为什么便宜?之前为什么不至于让粤盐彻底没了销路?”

半晌,陕西商人也给不出个子午卯酉,刘钰道:“我来告诉你。”

“朝廷如今要让川盐入黔、滇。你们也算是坐享其成。可我问问你们,在此之前,你们为此付出过什么努力没有?你明不明白,如今川盐入黔的基础,靠的是什么?”

“靠的,最是朝廷嘴里一句政策吗?朝廷说想到太阳上,难道就能直接到太阳上?”

“你们只说产盐、产盐。若论产盐,山东、长芦、营口,哪里产盐不容易?”

“我说你们坐享其成,你们莫要不服气!”

先被破了防,又被一通贬低,陕西商人静静听完刘钰的贬低,心里彻底服气了。

确实,很多政策,不是只靠朝廷一句话能解决的。

说的更明白点,川盐入黔的前提,是和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铸钱、军改、外贸。

大顺经济恢复,要铸钱,要铜要铅。

云南铜,占了大顺除日本进口外全国铜产量的七八成。

贵州铅,占了大顺除日本进口外全国“铅”产量的七八成。

这里的“铅”,其实包括两种东西:铅和锌。

怎么把云南铜和贵州铅,运出来、运到京城去铸钱?

只能修金沙江水道、修贵州那些河流的水道。

这也是朝廷被逼的没办法的事。

前朝纸币的崩盘有阴影,日本那边又开始限制贵金属出口。

逼着大顺不得不开发云贵,来缓解货币不足的现实。

铸钱本身就有大量的消耗。

而随后的军改,外贸等,对铅、锌的需求更是猛增。

此时欧洲的黄铜,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中国血统,因为普鲁士柏林科学院刚刚才完成了实验室制锌,而大顺这边早就不知道生产多少年的锌了,绝对的外贸拳头产品。

大顺军改之后,精锐海军的炮,要用黄铜。步兵训练,要用铅。海军的各种仪器,如量角器、六分仪之类的东西,也都需要大量锌。

大顺在刘钰为大顺“筑基”的这二十年间,在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