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棱堡战术搞出的新攻城法,我正好也用来打一打你们荷兰人。”
“我听汉尼拔说,沃邦元帅喜欢在攻城的时候,找一堆参观团来参观。这个传统,我也应该保持一下。到时候,不止有你们,而且还有南洋诸国的国王、酋长、苏丹、佛主。他们要是看不懂天朝战斗力的妙处,你们可以向他们解释解释。”
显然,这是准备正式将南洋化为势力范围,让那些小国目睹荷兰人的败亡,以便迅速地接受现实的改变,成为大顺的朝贡国。
既然连荷兰人都打不过,那么把荷兰人打跑了的大顺,自然更打不过了。这是个1小于2,所以一定小于10这样的道理。
当初刘钰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嘱咐过众人:锡兰可招降则招降,不需要做给别人看,也没人看;南洋能招降也不招降,非要打出山崩地裂的气势,这要好好做给别人看。
对大顺而言,打赢从不是问题。
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后续的政治问题,才是老大难问题。
不管朝廷将来对南洋的政策如何,先展示一下武力,压一压这些小国的野心,刘钰估计若是打的花哨一点,至少能震个三五十年。
此时,荷兰的舰队副司令已然确定了大顺这是真的准备将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据点全部拔起,绝不是一句空话。看来大顺要全面接管公司在这里的统治,可能还要继承公司和周边小国签订的所有条约。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回望了远处已经看不到的海岸线一眼,问道:“侯爵大人,您知道巴达维亚周边的叛乱者吗?我希望知道,那些人到底是您支持的?还是真的是英国人支持的?”
刘钰似笑非笑地看了这荷兰人一眼,语气平淡无比地反问道:“有区别吗?你们认为他们有英国人在背后支持,仅仅是因为他们使用褐贝斯?”
这句话,并没有承认大顺在背后支持,也没有否定英国在背后支持。
荷兰舰队副司令愕然,顺着刘钰这句话深入地想了想,心道是啊,认为那些叛乱者有英国人在背后支持,仅仅是因为他们使用褐贝斯枪吗?
恐怕不是的。
英国人和他们在东南亚的竞争,历经太久。
在广州贸易的时候,英国也与荷兰明争暗斗。
特拉凡哥尔等印度土邦,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背后支持。自从天启元年英荷联合对抗西葡之后,双方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就是激烈的竞争关系。
的确,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叛乱者用褐贝斯,才导致荷兰人怀疑英国人在背后支持。
刘钰又补了一句道:“有谁,可以离间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吗?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利益冲突。”
“而你们和英国之间,与法国和土耳其之间就截然不同了。有些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
真相,都是过去的、已经发生过的事。
既然刘钰说真相不重要,那潜台词便是说,未来才重要。
荷兰人关心的东南亚的未来,只有香料。
大顺没有能力把香料卖到欧洲去,这一点,荷兰的舰队副司令非常确信。
瑞典人、丹麦人,他们卖的主要还是茶叶和丝绸,他们的销售渠道也只能卖这些。就算大顺给他们供货,荷兰也有能力凭借自己经营了百余年的销售渠道网络,让他们很难出货。
大顺需要一个外销的合作伙伴。而有能力在美洲和西欧卖货的,其实没几家。最大的可能,就是英国。
然而大顺和法国的关系,相对来说又这么密切。刘钰和英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伶仃洋事件,很明确地表达了刘钰对英国的厌恶。
大顺或许能够拿到整个东南亚的香料产地,全面接管香料垄断……但是,这不是白白便宜了英国人吗?
终于,舰队副司令还是善意地提醒了刘钰一句。
“侯爵大人,请务必当心英国人。”
既然刘钰不想谈真相,荷兰人也觉得真相不重要了。大顺下南洋,某种程度讲,是一个失利者,养肥了至少两个得利者。
大顺拿到了香料的产地。
大顺本身就有出口渠道,丝、茶、瓷器这些东西的出口,已经持续了太久,有稳定的渠道。
在荷兰人看来,大顺控制了香料,并不愁卖。
至少,此时的荷兰人还没想过,刘钰的野心会如此巨大,不但要赚辛苦钱,还要赚最终销售端的钱。
巴达维亚的那支起义军背后,到底是不是英国人在支持,那是真相,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荷兰人看来,英国人达成了他们的目的。无论到底是不是英国人支持的。
英国人可能支持巴达维亚华人起义的原因,就是想要打破荷兰对香料的垄断,打破荷兰在东南亚的稳固地位。
如果这些华人起义者成功了,英国人就能用各种手段,拿到他们一直没法得到的香料。
荷兰人在东南亚的统治体系一旦出现了缺口,英国的走私贩子们就会如同见了血的鲨鱼一样围上来。
现在,大顺拿下了东南亚,那支华人起义军不管是不是英国人在背后支持,英国人都能拿到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