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崔和珍的亲孙子想托老头子的关系,到计经委(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都遭到了老爷子的拒绝。
要知道,几个继子继女虽然不是老爷子亲生的,但家里的这些孙子辈的,都是在老头子眼前长大的,老头子疼的很,几乎是拿他们当亲孙子对待。
对自己的“亲孙子”都没能破例,更何况是女婿。
崔和珍知道老头子铁面无私的性格,她不愿去触这个霉头,犹豫之间,重新回去和面。
孟志红见母亲又开始和面,估计是不想管这事,就扯着母亲的袖子,央求:
“妈,难道你忍心看你女婿白白挨这顿打?”
崔和珍默默叹气,她当然不忍心看女婿吃亏。
老太太一共生了两儿两女,大女儿就是孟志红。
二女儿,已经随丈夫的工作调动,搬到外地去了。
三儿子,也已经搬出来住。
只有四儿子一家四口,跟他们住在这座洋房里。
老四一家之所以能心安理得地跟他们一起住,是因为老四已经改了姓,随着老爷子改姓姜。
当年,崔和珍与老爷子结婚时,她带着四个女子,而老爷子,当时是孤身一人,没有家室。
据老爷子自己说,他早年在老家是
结过婚的,因为爆发战争,一家人分散了。
后来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时,老爷子回老家寻亲,但十年过去,家里的妻儿早已音信全无。
据说战争打响没多久,鬼子进村扫荡,全村男女老少死的死,逃的逃,当时一整个村子都荒了。
从那以后,老爷子的妻儿也下落不明。
有人估计,母子应该是在扫荡中不幸身亡。
毕竟,战乱之中,血火无情,成年男子想活下来都很困难,何况是一个裹了小脚的年轻女子,还带着年幼的孩子,怎么可能活的下来。
但老爷子不死心,总觉得自己的妻儿还在人世,所以多次回乡打听,还嘱咐了姜家的族人,委托他们,如果有了消息,一定写信或者发电报告诉他。
当地政府知道这位抗战英雄回乡寻亲的事,也多次帮忙登报寻人。
但让人失望的是,找了十多年,仍然没有半点音信。
那时候,老爷子已经四十多岁,人到中年,渐渐死心了。
后来,老爷子因为旧伤复发,住院治疗,在医院里,遇到了与他年龄相仿的护工:崔和珍。
崔和珍当时死了丈夫,一人带着四个儿女,她对老爷子无微不至的照顾,逐渐得到了老爷子
的信任。
甚至老爷子出院以后,还不忘亲自到家里来,给老爷子做饭,主动给老爷子送药,甚至给老爷子洗衣服。
老爷子的部下见有人这么用心地照顾他,觉得很欣慰。
这两人,虽然地位悬殊太大,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军官,一个是出身乡下的护工。
但两人还是有相匹配的地方,比如年龄上挺合适。
而且一个寡妇,一个鳏夫,都有点过往,这方面也挺合适。
最关键的是,崔和珍很会照顾人,姜老爷子身上大小伤势数都数不清,说复发就复发,能有个体贴入微的人在身旁照顾,作为老部下,也会放心的多。
所以,老部下就开始撮合他们两个。
当时的姜老爷子也不再执着于寻找自己的原配妻儿了,认命的接纳了崔和珍,跟她正式结了婚。
两人结婚时,崔和珍的大女儿孟志红,也刚结婚不久。
崔和珍就带着另外三个没成家的儿女,住进了这座西班牙式的小洋房。
崔和珍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拢住姜老爷子的心,很努力地想给姜家留个后。
不拘男女,只要是老爷子的骨血就行。
否则就怕有一天,老爷子厌倦了自己,再把这一家人给踢走
怎么办?
如果她能生个姜家的亲生孩子,老姜肯定会看在孩子的份上,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的。
在崔和珍的努力下,四十二岁的她,终于怀孕了。
这让她和姜老爷子开心不已,当时姜老爷子已经年近五旬。
年近五旬,终于老来得子,崔和珍觉得,自己的地位,这下牢不可破了。
她也是老姜家的功臣,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还没高兴几天,她居然没有任何原因地流了产,崔和珍为此哭了一个月,眼睛都哭出毛病来了。
姜老爷子也因为流产一事,深受打击,心情抑郁了好久。
对一个没有希望的人来说,突然给了他希望,又让他眼睁睁看着希望破灭,那种失落,谁能扛得住?
流产后一直过了半年多,两人才渐渐从阴霾中走出来。
崔和珍就想着,就算自己不能生,也得有人继承姜家的香火,干脆,就让自己最小的儿子改了姓,改姓姜,这样也许能让老爷子高兴高兴。
顺便为了讨老爷子开心,让老爷子把四个子女的名字都改了,按照当时起名的风气,分别改了孟志红、孟志心、孟志向、姜志党。
前两年,姜老爷子老家那边,开始重修族谱,有人
写信来询问,问老爷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