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丰的桌台上都是竹蔑、绢纱等工具,黄大没找见软纸,于是目光落在了那本厚书上头。
书上积灰厉害,纸张倒是雪白。黄大想起赵丰先前说过,这是原先的寿材铺子老板拿来垫桌角的厚书,想来也没甚用处,于是在“哧啦”声中顺手撕下一张纸,飞快地擤了擤鼻涕。
赵丰卖掉一只灯笼,正往回走,头脑忽然微一恍惚。
好像有什么东西从身体当中被剥离出去,可是再一感知,又没有任何异样。
大概这几日忙着开张、做灯笼太累了,身体有些疲惫。赵丰并没有放在心上。
黄大正在将纸团捏进掌心,同时指了指厚书:“这书没甚用吧?”
“没用。”这些天忙得要命,赵丰无暇翻看书本。他顺着黄大手指看去,不由得一怔。
黄大捏纸团的动作,他是看见了的,但目光下移,却发现摊开的书中根本没有撕页的痕迹!
他记起这不是线装书,按理说黄大撕书怎也会残余页根才是。
再凝神细看,赵丰不由得轻咦一声。
黄大还在揉鼻子:“怎么?”
“这书上好似有我的名字。”摊开的书页绘着繁复的纹路,像人发粗细的丝络,看久了眼晕。但也许正因为眼晕,赵丰的眼睛自发滤去了细节和背景,最后竟然从这一堆纹路当中看出了两个字来:
赵丰。
“怎可能?”黄大笑了,顺手指了指右页,“如果左页是你的名字,那这页呢?”
赵丰辨了几息,就觉头晕:“看不清。”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书本这一页的左右两个图形原本并不相连,但赵丰总觉得在他的注视下,两侧的纹路如有生命一般缓慢对接,一条条、一道道彼此互缠互连,像是要重新织成一张蛛网。
第264章 狮子灯
可是再定神多瞧两样,它们根本纹丝不动嘛,如同死物。
眼花成这样了?
他揉着眼睛,黄大看他眼角泛红,“吧嗒”一声替他合上了书:“你早点休息,我先走了。”再不走天就黑了,他也要原形毕露。
黄大提起两个灯笼就往外走。可他还未到门口,外头有人先走了进来。
这是个女人,个头高挑,至多只比赵丰矮上小半掌,身形匀长,但是该凹的地方凹,该有料的地方就有料。
赵丰迎上去笑道:“客人想看点什么?”
这女子一抬头,恰与他四目相对,莫说两人都感惊讶,就连立在一边的黄大都沉下了脸。
虽然她穿上齐腰襦裙,外头又罩白色比甲,看起来雅致不少,但赵丰和黄大还是一眼认出,她就是半个月前、风雪破庙里那个女人!
这女子也认出了赵丰,眨了一下眼:“是你!”
她下意识抬眼打量四周,再看向赵丰:“这店是你开的,你是卖灯笼的?”
话音刚落,才想起自己实是多此一问。这人拿提灯换她的黄面馍馍,显然是个灯匠。
“是啊。”赵丰很快回过神来。那天在破庙中邂逅此女,他还从她手里救下一只黄鼠狼,拿到一只馍馍。只是后半夜自己太困睡过去了,醒来以后,这女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没料到,此时此地又相逢。
进店是客,赵丰客客气气问:“姑娘,有什么可以效劳?”
“你这里也代写书信?”女子问完,也觉出边上有一道视线始终黏在自己身上。她一转头,望见边上站着个大汉,手里提着两只灯笼,目光却死死盯着她。
那眼神不善,她一下就能辨别出来。
“有事?”女子秀眉蹙起。
“没事。”她一开口,黄大就警醒了。他不能在恩人的店里惹麻烦!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这小娘皮捉过他,还打算剥下他的皮,这口气早晚要出,却不忙在今日。明儿再问赵丰这女子的情况。
他忍下报复的心思,提着灯笼头也不回出去了。
女子看他背影一眼,并不放在心上,而是转头对赵丰道:“替我写封信。”
“好。”赵丰从架上的匣子里取纸,再研墨蘸笔,“请说。”
“李师爷,大小事务还要你继续费心,我在春明城过完上巳节即回。非常时期,着大伙儿莫与人置闲气,安分守己。”
她在店里边踱步边说,赵丰运笔如飞,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等着她的下文。
结果她没有下文,只道:“就这样。”凑过来看了看,赞一声,“字不错,就一个卖灯笼的来说。”
“谬赞了。”赵丰微笑道,“灯笼的纸屏上也时常要作画题字的。”
女子取回信纸落款。
说是落款,其实不若说是涂鸦,连赵丰都看不出她到底写了什么。但他发现女子握笔的姿势很标准。
也就是说,她练过字,应该也识不少字,信里的内容不难,没有生僻词,为什么还要他来代笔?
随后女子从怀里取出一只软囊,自其中掏出印章。
赵丰赶紧找印泥给她。但女子瞪他一眼:“转头。”
男女有别,姑娘不愿名字被陌生人所知,这也很正常。赵丰老实转过头去,直到女子盖好印章,将信纸叠好,才对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