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公和公子宋的矛盾,进而将公子宋拉到自己这边来。
公子归生琢磨了两天,心里有了一套办法。于是便去了公子宋的府上。他先挑动公子宋发牢骚,然后添油加醋的煽风点火,等到把公子宋的火煽起来了。
归生说:“你这回是真的把他得罪了。你前脚走,他后脚就说迟早要收拾你。我替你担忧啊。”
公子宋瞪着眼睛说:“昏君。凭什么收拾我?他先无礼,我没有找他麻烦已经不错了,还要收拾我?”
归生假装做好人,说道:“毕竟他是国君嘛。你只好忍一忍。明天咱们去给他赔个礼吧。”
公子宋说:“哼,有什么礼好赔的。不去。”
到了第二日,公子宋的火气消了一半。归生生拉硬拽的将他拉去向郑灵公赔礼道歉。
公子宋到了郑灵公面前,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一个道歉的字都不说。公子归生只好先说了一通铺垫的话,说完之后,就叫公子宋赔礼。但公子宋依然站在一边,昂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归生一看这架势,心中窃喜,赶忙起身告辞。本来公子宋不是不想道歉,而是想等郑灵公的姿态再低一点,然后再道歉。但归生一告辞,他就什么也不说了,跟着归生走了出来。郑灵公气的够呛,指着两人的背影说:“这是来赔礼的?好像是来示威的嘛。”
公子宋和归生出了朝堂。公子宋有点担忧的说:“看他那架势,我这回真的把他得罪了。哎,麻烦惹大了,弄不好,脑袋不保啊。”
归生火上浇油的说:“伴君如伴虎,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定呐。”
公子宋忽然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不如先下手。废了他。”
归生挺谨慎,他怕公子宋说的是气话,也担心公子宋与郑灵公今天吵了,明天好了,反而把自己套进去。于是以退为进的说:“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啊。要掉脑袋的。”
公子宋一愣,也笑起来,说道:“呵呵,别当真,我说句气话而已。”
归生心里冒起一阵寒气。他搞不清楚,公子宋说的是真是假。于是躬身作了个揖,告辞了。
实际上,公子宋说的就是气话。可是话一旦说出去,他就开始后怕了,因为他担心自己说的话万一传到郑灵公的耳朵里,那就不是气话了,而是要带来麻烦的。他想来想去,不是想如何去弥补,而是想到了一个极端的主意,他决定,一不二不休,把归生拉过来,一起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子宋便开始在一些大臣面前散步谣言,他添枝加叶的说,公子归生和公子去疾如何走的近,又说他们经常在背后议论朝政,大放厥词,甚至说他们大有不臣之心等等。
几天后,归生气急败坏的来找公子宋,质问他说:“你怎么能说那些话呢?那是谋反的罪啊,要杀头的。”
公子宋说:“我说的大逆不道的话够多了。你都知道。反正迟早要传到主公的耳朵里。你要是不向着我,我就死定了。如果我死,我就拉你做个垫背的。”
公子归生说:“你到底想怎么样?”
公子宋说:“这还不明白吗?他是个昏君。分羹这件事已经说明了问题。你也是国家肱骨,你说说,该怎么办?”
公子归生狡猾的说:“我没主意,我想听听你的主意。”
公子宋说:“我的意思就是废了他,立公子去疾。”
归生差点笑出来,他知道公子宋完全入套了。但他却装模作样的说:“我没意见。你看着办。我不说就是了。”
这归生是既想吃羊肉,又不想惹上一身骚。公子宋最看不上这种人了。他当即暗下决心,索性自己干。事实上,他也有这个能耐和实力,朝中的军政大权都在他手里,足够对付郑灵公。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偶感风寒,公子宋利用这个机会,叫人给郑灵公下了点毒药,就把他送走了。然后公子宋对外宣称,郑灵公暴病而亡。
只有公子归生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不说。朝中大多数人不明真相。当然,也没人敢说。事情就这么抹平了。
办完国丧,公子宋和归生便请公子去疾出来做国君。公子去疾死活不干。他说:“先君有十几个儿子,论年龄,公子坚最长。拿德行来说,我也不是最好的。这个事情我干不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公子宋和归生无奈,只好立了公子坚即位,就是郑襄公。
公子宋干了这件事情后,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尤其是,他和归生都害怕晋国来干预,于是他们便派人去和晋国签订了盟约。
楚庄王听了这些情况后,对孙叔敖说:“我正愁找不到理由打他们。这回好了,咱们去责问郑国,名正言顺。”
孙叔敖点头赞同,又提了个建议:“咱们欲图称霸,就要学学当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要搞点声势出来。如果仅仅是楚国一国去打他们,倒有点像是以大欺小,诸侯们会说闲话。所以最好是联合几个诸侯一起行动比较好。”
楚庄王问:“联合谁呢?”
孙叔敖说:“本来蔡国最合适,可蔡国已经被晋国打趴下了,蔡侯和旬林父定了城下之盟。蔡国是指望不上了。许国实在太小,请他们来帮忙,显得可笑。其他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