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汽车。汽车也是这几年多起来。以前很少看到汽车,去年也不多,今年车似乎都多起来了。阳城的有钱人是越来越多。南方发展好的几个城市,阳城必算其中之一。
唐雪君虽说想了那么多,事实上并没有将思绪从文字上彻底挪开。她就如同和两个年轻孩子一起出门一样,对着往日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惊叹着。
连路上特意栽种的一棵树,都要惊叹于树的值钱。
少年硬生生画到没笔没纸。纸又贵,两个人拮据起来,可又峰回路转有人见到他们的画,问他们怎么卖。于是少年少女就在街边摆摊。一个负责画画,一个负责在边上唱家乡的小曲。
被画的人给画钱,听曲的人给赞赏的零钱。
直到围着的人太多,少女也唱累,两人这才千谢万谢散了场。
如果说春居的前三个故事总带着点悬疑的色彩,让人更多沉溺于揣测过来联系少女的到底是谁,最后一个故事却满满的人文色彩,治愈又浪漫。
少女和少年之间更是让人感觉,无人可以插足他们之间的情感默契。
到回到屋子里,唐雪君才猛然想起,还有一个未知的人。少年把画放在书房,少女关上书房门。第二天的回信,却是一张春居从未收到过的大纸。
那是一版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和少年所绘画的有点不同,似乎更像是几年后的场景。
而作品边上留下了另一封信,则说着:“我是其中之一,你们也是。真好。”
第四个人完全没有交代身份,又真正交代了身份。
唐雪君回过神来,竟觉得自己参与其中。原来那些路上的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一个她存在。桑晓晓当初所说的什么好人有好报,也说着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不是说一定要特殊的职业,而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最后一个故事又上了一个台阶。
唐雪君看着最后的内容,半响回不过神。她情绪逼得眼眶都红了,生怕自己一开口会落下眼泪来。如果她是学生,必然不会有这种感触,可就是因为她已经在工作,已经成为一名大人。
她才会这么有触动。
唐雪君问桑晓晓:“少女和少年呢?”
桑晓晓抽空放轻声音回了句:“他画了她?送给她?”
唐雪君惊喜:“好!”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