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葆光>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3 / 4)

及官员、商旅、迁客骚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常有商旅通行,不知有多商旅,酷似这里的沟壑流水,四季逢时,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从这里路过。也不知有多少金冠衮冕,名门贵族,迁客骚人,如行云流水,从这里走过而未留名。还有那些执著的教徒们,万里奔波,不辞辛劳,光顾此地,授经传教。从陇西郡经凤凰城到兰山道,无论顺沟沿河而行,还是翻山越岭,都要从这里经过。岷江北垣,渭水源头、关川沟脑,洮河以东狄道地方,取道金城必经此地。

说起这歇马店,源于官方驿站,商人往来,古人探险,从长安通往西域,在这里歇马而得名,又因有个白马庙而传于后世。先说这通往西域的古道,自古以来,兵家、商家东行长安,西走夏凉,沿河流而行,必须穿越渭河、关川河、宛川河三大水系,翻越两大分水岭。至于从哪里翻越分水岭,安全方便是路人的基本选择,因此就有好多条路可抵达兰州,其中主要通途都要经过此地。

人类为了生存,相互之间的融合,不可或缺,交流合作是最基本的方式。情感交流是人类社会最初的融合方式,物资交流是后来人类生存共融的主要内容。由于天时,地域,人文之间的差异,致使各地的物产品类不同,丰欠不均,需求各异,交易市场应运而生。附近三大集贸市场的形成,年代久远,是当地人们交换生活物资的主要场所。

且说这内官营集市,在安定以西的西甸子川。当地人有口头禅,毬毛难以擀成毡,穷人只能当宦官。不知哪一世,这穷苦地方人中出了个宦官,虽则不是个全人,好歹还是皇宫的奴仆。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为黄袍加身的天子效劳,这个地方就闻名于世,号称内官营。

有记载以来,明朝时期,肃王设立了城堡,取名内官营堡。有了官方的保护,这里方圆几十里地方,开始通商,为人们从事物资交换提供了方便。时有渭河流域有天水、甘谷、通渭、陇西、渭源,更远的还有陕西,河南等,洮河流域的岷县、狄道,祖厉河流域平凉、会宁、安定,宛川河流域的榆中等等,各地方人都运物带货,东奔西走来到这里,以物换货,各取所需,各求所得。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集市,被人们公认。由此而产生了专门从事物资贩运,人们称呼商,在集市上开店囤货的,人们称贾。还有为交换双方磋和价码的叫牙侩,这些行当成了一些人谋生的主要方式。

再说这甘草店,这里因早期盛产甘草而闻名,商人从秤钩到歇马店歇息后,翻过中咀山,就到宛川河,再往北行就到甘草店。这里集市的形成和内官营市场一样,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站点。是宛川河上游主要的集市,西通兰州直至西凉,南通内官直到狄道、岷县,东走安定巉口直至陇西到达长安。

还有那巉口集市,巉口顾名思义是高山垭口,位于凤凰城北二十公里,历代为东西商贾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这里是官方兵家镇守安定,北通郭成驿靖远,西连秤钩驿的关口要塞之地。传说在汉朝王莽时期,专门设关口,对出进物资予以衡量,逐渐这里就形成了集贸市场。

这三个集市的形成,不仅给当地物资交流,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同时为各地社会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称得上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繁华闹市,作为通往西域古道上的重镇名副其实,是各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更是各民族融合的纽带和场所。东有巉口镇,南有内官营,北有甘草店。三大集贸市场构成一个三角形,辐射了方圆近百里地域。

细说这歇马店的由来,起初与这三大集贸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歇马店地方南连内官,北接甘草店集市,东邻巉口集市。早期的商旅、兵卒欲往兰州,都要在这里歇息休整,准备翻越分水岭。早期设关,三十里一驿,四十里一站,只是这里荒无人烟,无缘设站建店。只因山体崩塌,河道阻塞,在这里形成了涝坝滩,泥滩。涝坝中常年积水,还有一个黑眼泉,人马皆宜饮用。沿沟道两岸,芳草碍马。这些都为歇马休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期的商旅们,行到此地,只是马歇草滩,人居荒野,涝坝补水,休整一番,准备翻山。每当天阴下雨,道路泥泞,或遇雷鸣电闪,暴风骤雨,坡陡路滑,行程遇阻。前不着店,后不见站,只能是弯道避风,崖坎遮雨,实在无奈,披风冒雨在这里等候。

时间一长,就有往来商人联合施舍,集资供物,投劳出力,雇佣人手,在这里修建一个院落,柳木为柱,白杨作梁,树枝杂草苫顶,涂以壁泥,盖了几间简易茅茨房子,另在店东南百米之地,搭了一个凹字形马厩,以备途中遮阳避风挡雨之用,方便行程中歇息。民间之力,仅便当时,不能百年。后来因官方,兵家驿站中转之需,屡次修缮,为其所用。只因风吹雨打不能长久。后经官方增砖添瓦,历次整修,初具规模,官兵商民皆得用场。

自从有了白马爷神仙居住此店,太平年代,无论来往商旅,还是传教使者,到此饮马歇脚,都存敬畏之心,进入庙堂院落之内,不敢有半点不轨不义之举,时常还得点香续火,供奉施舍。即使战乱时间,各路兵家途径此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