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葆光>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2 / 4)

市井图暴利,有的败落有的发。

姓氏:道家东奔西边走,只因生肖斩了首,欺压百姓难推责,风水宝地不长久。

吴家不是天上口,此姓只有天上有,本是兵营一小卒,只因火旺打断手。

孔家祖上无可考,土里种田只见草,千里相逢在花下,有心才能悟道早。

石家门下多出奸,留下金子弃了田,身居琼室望西域,面对屠刀也生还。

罗家祖上逢灾荒,弟兄各自逃一方,儿女相逢泪两行,桃木林边把身藏。

贺姓不是加下贝,传说祖上养毛鬼。生来五行本不全,木土相克还缺水。

梁家本是大家口,鹊巢鸠占主人走,勿将烈日头上顶,望月断肠上西楼。

黄家世代好逞强,弯弓射雕最擅长。

且说那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称得上是九州大地上的奇观。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分星。厚德载物的大地,一望无际,展现在万物生灵面前,提供了存身之地,海龙王控制着这片地域。后来地下的各路神仙们,不愿长期被埋没,以喜马拉雅山为首,昆仑山、祁连山、六盘山、秦岭山等追随,一鼓作气开始造反,相继从地下喷了出来,就把海龙王硬给撵走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便是千姿百态。山川交替,延绵起伏。江河纵横,土石交融、水陆并存。这里随之就变成世代缺水的干旱地带,后来人们称作黄土高原,由土地爷经略。

大山耸立,小山也不甘示弱,也想着出头露面,马寒山,鸡源山,北山、南山,发龙山等,不知又蹦出多少山来。高低错落,逐渐形成东西南北,大小山头林立,千沟万壑,犬牙交错,褶皱起伏的自然地理形态。经由天地造化,岩浆涌动、火灰沉积,风送水运,逐渐质变风化,形成了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土质松软,粘性较强,土壤自然保水能力弱,植被条件应四季而荣枯,地貌形态随天时而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雨打风吹,有记载以来,历次地震,造成山崩地裂,遇到稍强降水,水路阻塞,塘坝溃决,洪水漫泛,水寻出路,随时形成地面漫流,冲刷表土,不断切割。长年累月,水流土动,逐渐形成黄土高原上的山峁阶地交替,沟壑河流纵横的地形画面。

这里是马寒山东垣,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旱、暴、雪、霜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生态环境随天地造化,除了战乱人祸,少雨缺水是万物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称得上穷山恶水之地。

再说女娲捏泥土造人,生灵初现。女娲看到这里到处都是黄土,心想只要老天爷下点雨,能容得了人的神仙,随便和点泥土,仿照着捏了几个人,那还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女娲只做了个样板,就不再辛苦,把造人的任务交给了后世各路神仙。后来神仙也觉得这事简单,只要给点乐趣作诱因,让人间自身繁衍,也是个道理。就这样,若是太平年代,人口便很快增加。

歇马店这地方,便是九州大地上,千山万壑间的偏僻一隅。东有关川河畔凤凰城,西为洮河之滨狄道府(临洮),南隔渭水之源,北距黄河金城(兰州),方圆不过百里之遥。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无数迁客骚人的脚印,更多的是杀戮者的足迹,还有那些为改变生存环境,而世代辛劳之辈们的血汗。

这地方黄土沉积,沟壑纵横,一道深沟自西向东,两岸的山坡被冲沟切割,犬牙交错。在沟道南坡的一块地坪上,不知道何时,由何方人士,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场上,筑起一个八尺来高,四丈见方的土墙小院。院内砖基土墙木构瓦顶三间庙堂,坐东向西的正对院门,南北两侧各建土房两间。庙堂前青砖砌阶,堂内粉壁涂画,虽为土坯茅草之屋,也算荒芜琼室。并筑四尺台坐,从远路运来一尊神像,安置在供台之上。号曰白马神爷仙,屋称白马庙。

这白马爷神仙,头戴通天冠,面色如粉,眼神炯炯,长髯挂胸,背东面西,垂手屈膝正坐,却庄严肃穆,神灵突显,好不威严。

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神仙,多年来,这院落房舍才得以完好无损,保留下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准驿站,为路人以建筑物形式竖起了地标,这荒芜之地才有了个名头。早期不论南来北往的将帅兵卒,还是东奔西走的商人游客,南来北往的行人,时常路过此地,这歇马店便成了早期的人们途中歇脚,辨方位认路途的标志。

然而在这个驿站上,到底歇了多少马,迎来送往过多少人,从来也没有人去留心,恰似那山沟里断断续续的流水,任凭岁月的年轮,顺其自然罢了。传说曾经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半农半牧,游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带。后来从各地迁徙的移民,融合了关陇宗族、商旅、民族、农耕、建筑、语言、饮食等文化,形成了农耕牧业并重的习俗,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地,是毫无疑问。

每逢战乱,这里虽够不上安营扎寨屯兵之利地,毕竟是人马通行必经之要道。这里的地形特点,造就了其成为安定与金城之间的缓冲地带。胆战心惊,颠沛流离,不可终日的战乱情景不在话下。只说这天时地利,无所顾忌,安居乐业的太平时代。奔赴边塞沙场的军旅兵卒,贩运各种物资的人马辎重,星夜传递公文的驿马,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