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从东边一处缓缓升起,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反射出站在水边人们的脸庞。
几乎所有的人手中都拿着一盏花灯,满脸期待的将写着自己心愿的纸条塞到花灯中,等待着将这花灯放入湖泊之中。
白苏苏见自己前面的人离开,就拉着周溪溟走到了那个位置,将手中的花灯放在了水中。
“你许了什么愿望?”周溪溟看向白苏苏手中花灯里塞着的那张纸条,出声询问她。
“说出来就不灵验了。”白苏苏将花灯放在水中,用手指拨动水面,促使着花灯朝着湖泊中央飘过去,一双明亮的眼睛被灯火照射的异常亮。
看着花灯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融入到许多花灯中,嘴角不自觉的勾起一抹笑容。里面那些花灯一起往中心汇聚,像是星河一般。
白苏苏看着身后还有人等着,便拉着周溪溟的手,从这里离开,站在另外一处看着这湖泊中的风景。
灯火和月光相互交融,让这个湖泊看起来美轮美奂,只是静静的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生愉悦。
“等到明日,庙会是不是也该结束了?”白苏苏拉住周溪溟的手,抬眸看向他。
“嗯,我们也该回都城了。”周溪溟看出她的不舍,轻轻的勾起她的头发丝,别到她的耳后,“你若是喜欢这样的场景,日后有机会,我再带你过来看一看。”
“好。”白苏苏笑着应下,但心中也明了,这样的机会在今后只怕会越来越难得。
庙会结束之后,白苏苏跟随一众人,从这个寺庙离开,回到京城。
每年的祭祀结束之后,距离春节就不远了。仔细的算下来,这是白苏苏在这里过的第二个春节。
早在腊月中旬的时候,白苏苏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京城中的铺子一个比一个红火。让白苏苏没想到的是,最为受欢迎的铺子竟然是自己开的那间粮铺。
在各家粮食涨价的时候,只有白苏苏的铺子,粮食的价格一如既往。所以纵使距离白苏苏的铺子比较远,那些百姓也都是喜欢到这边来买粮食。
了解其中缘由的白苏苏,让山语暗中走访了四处的粮铺,发现各家的存粮都不多了,只能勉强支撑着过年。
从外面回来的白苏苏,想要去书房同周溪溟商议这件事。刚刚走到书房的门口,就听到里面的交谈声。
“殿下,如今国库空虚,唐城粮食不足以维系其他几大城的供应,可如何是好?”
“不如就减少朝中饷银发放,用来补贴百姓?”
这句话波及到其他大臣的利益,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提议,再决定想新的法子。
“各位大臣不愿出力,国库又空虚,难不成让那些百姓饿死?”其中清润的声音响起,语气中带着嘲讽。
他这句话音落下,屋子中没有传出其他的声响。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出声,却是在哭穷。
“殿下啊,我们这日子也是过的艰难,实在是没有余粮啊。”
白苏苏站在门口听着里面人的话,不可避免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头,光是听了这个一会儿,就让人觉得头疼。
“娘娘,这大冷天的,你怎么站在这?”阿影前来送信,见白苏苏站在书房的门口,出声询问。
白苏苏还没有来得及和阿影说什么,就见书房的门已然从里面打开。周溪溟三步并两步的走到白苏苏的身边,握住她冰凉的手指,
“本想来和你商量一些事情,见你书房中有人,就想着在外面等一下。”白苏苏提了提手中的暖炉,“我带了取暖的。”
周溪溟还是坚持的握住她的手指,没有送来。
“殿下,唐城县令来信。”阿影将手中的信函递过来,面容严肃,显然事情并不容乐观。
“进来说吧。”周溪溟带着白苏苏回了书房,让她坐在暖炉的旁边,才伸手去接阿影递过来的信。
唐城粮仓里的粮食只有十分之一了,可以供给唐城百姓到开春收成,却不容许再供给给其他的城池。
周溪溟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唐见山,目光冰冷的看向四周坐着的一众大臣,声音微沉,“若是众位还无法找出决策,朝中所有人的俸禄减去一成。”
听到这句话,四周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没有注意。户部尚书目光看向白苏苏,语气阴阳怪气的,“上一次西北灾荒,太子妃凭一己之力挺了过来,不知道太子妃有何高见?”
朝中的事情,从不让女子干政,也从不会波及到女子身上。各位大臣见户部尚书将矛头指向白苏苏,不约而同的皱起眉头。
但是他们心中也知晓户部尚书如此做的缘由。还不是他自己让女儿去庙会里面堵太子殿下,企图另辟蹊径让自己女儿嫁给太子。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成功,还被太子批评,就连那可以称赞的才情,也被太子妃的一首诗比了下去,如今名声每况愈下。
“若是各位大臣都没有法子,我又有何种法子?”白苏苏笑着,四两拨千斤的回答:“朝中养着户部尚书,就是让你问我一介女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户部尚书被白苏苏堵的哑口无言,一甩袖子,没有再说什么。
一旁坐着的唐见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