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谢公子”小姐姐对着里屋说道。
“隔台开弦音,临风弄玉箫。谁怜远游子,心旌正摇摇。绣娘真是贴心,这十二金钗果真千秋万种。”张潮挑起帷帘,换下青色外衫,着同色里衫,腰间松松系着玉佩与香囊,身姿轻盈,气质清朗。
“公子风度翩翩,若是换了旁人我自然不过引荐,”那绣娘走到桌旁,为我们又填了两杯酒,“这是今年全新的女儿红,才从山上送来,公子们看在姑娘面上多喝几杯。”
“好啊,不知绣娘这里可有鲂鱼?”我坐下,闻了闻这酒,挺香。
“公子风雅,奴家这就让人做。”说着绣娘转身,对姑娘门说:“都唱起来。”
“是。”众人有立有坐,举手投足优雅柔美,琵琶轻动,“我有一段情啊,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啊。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啊.......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啊,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啊......”
我口中含着不知名的团点小吃,静静听着这吴侬软语,一时忘味,不自觉轻轻在腿上打着节拍。
“你在这儿倒是自在的很。”张潮道。
“玉液琼浆俱可待,良辰美景难有时。”我转头看向他:“今儿出了别院,你别拘着,这吴侬的小曲儿真是好听得紧。曲调悠扬,温婉柔美。”
“你喜欢?”
“喜欢。”
“那你倒是说说唱的是什么?”
“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还有...”
“恩?”张潮望向我,示意我继续。
“只是为何要唱给诸公听?这情该是唱给一个人听的才对。”我疑惑道:“莫不是这作曲的人处处留情?”
张潮拿起手中竹筷,指着我的眉心,“所谓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读书时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话,我总不太懂。后来在京城听到许家小姐吐遏云之调,今日发现韩娥余音是实。”我拔下张潮的竹筷:“你怎么不吃?这秦淮楼只是听曲儿太可惜了,这么一桌京城的御膳房都比不上。”
“你是不是觉得我闲得很?听你瞎掰?”张潮拿起一双竹筷,在菜上沾了两下,:“这是竹筷,郡主平日都用的银器,知道为什么吗?”
“大概是贵吧?”
“你倒是知道柴米油盐贵,”张潮把竹筷放到我眼前,“是验毒。”
“什么?”我吓了一跳:“现在怎么办?”
“你都吃了这么久,相安无事,现在后怕有什么用?”张潮笑一笑。
看着他这幅样子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也是,你负责保护我,以后这些个菜就你先试吃了,再给我送过来。”
“好,”张潮一口答应:“白芋姑娘送的膳食我吃了,很香。”目光如炬。
“你倒是会捡便宜,算了,看在你救我一命的份儿上,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你。”说罢,我仰头喝下一盏女儿红,吧杯子重重的放在桌子上。
骤然音停弦止,“怎么不唱了?”我问道。
“他喝醉了,无妨,你们继续唱吧。”张潮道
“我没醉,你们继续,我钓一会儿鱼。”说罢,我拿起鱼竿,走向窗边。听得姑娘们似乎轻笑了几声,又倾吐乐韵。
放下鱼线,我拿着杆儿,倚靠在美人栏上,轻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前共婵娟。凌波微寒,不知这鲂鱼可知我心意?”
“一池秋水胭脂色,鲂鱼赪尾,难寻真意。”张潮在我身旁站着,远望。
“字字珠玑秦淮曲,词短情长,唏嘘难平。”我接道。
“你,...”
“张潮别像哥哥一样意味深长的说话,他没说的那一半我基本猜不到。”突然我火气就上来了,大概是吃了酒的缘故。
“看来你是真醉了,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我没醉,我记得今日要钓的鲂鱼给白芋,回去清蒸。”我拍拍脑壳。
“你轻点。”张潮拿住我的手:“你当拍别人脑袋呢。”
“对,我就是拍别人脑袋,拍卫洛的脑袋。这脑袋有时真是太难使了。”我倚靠在柱子上,把鱼竿儿放在一旁。“你看着,有鱼了叫我。”说罢,放下脑袋,枕着手,闭目养神。
“这女儿红再好,你也不至于一杯就醉吧?”张潮拿住我的脉搏,“你身上的毒解了吗?”
“没有,时日无多。”我答道。
“怎么不去向大皇子要解药?”
“解药?他会给我吗?要给早给了,还让我做奸细。从中毒至今我们都打了多少照面了?也没见他给过呀。唐大夫都说了“炎冰”没有解药。谁知道他给我吃的是不是毒药。”我闭眼道:“张潮,我们好歹朋友一场,要是我死了,你要记得给我选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冥界多鬼怪找不到回家的路,在三途河中受尽折磨,下次我再到望乡石上,便望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