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聊斋新译> 十二、叶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二、叶生(2 / 4)

何必非要去追求那个高官厚禄,那也不见得就是光宗耀祖了。”席间两人又聊了些家长里短的,也无需细表。

又过了些时日,眼看快要到大考的日子了。丁乘鹤就劝叶书生回乡报名,别误了考试。那时候是不能从外地报名参加考试的。但是叶书生却一脸烦闷,似乎不愿回乡。丁乘鹤也不远勉强他,不过却偷偷的嘱咐自己的儿子,让他进京去考试的时候,拿点钱去给老师捐个监生。

丁公子进京一考果然又得中进士,被封了个部中主政的官职,也顺便把老师送进了太学国子监。师徒两人朝夕相处,一同读书学习。就这样过了一年,叶书生又提起了再考一次的兴致,这次终于得中举人。

正好赶上丁公子被派往南河出差办公,便找到叶老师说道:“弟子这去处距离老师的家乡不太远,老师现在终于是考中了举人,这也是大喜事一件,何不跟弟子一同前往,顺路回家探望一下,跟家人分享分享这份喜悦之情呢?”

叶书生也是觉得离家已经这么久了,不知道老婆孩子日子过得咋样,中不中举的那还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也该回家看看了。于是就挑了个天晴日朗的好日子,两人便一同启程了。等到了淮阳的地界上,丁公子就派了两个家丁,跟随老师坐着马车回转家宅,自己则往南河方向去了。

等到了自己家门前,发现这房屋有些萧条破败了,心中不免一丝悲凉。慢慢踱步来到院中,正巧自己的妻子拿着个簸箕从屋里出来,看见他吓了一跳,哎呀一声扔了簸箕扭头就跑。跑两步又觉得不对,便远远的站在院子另一边回身看着他。

叶书生觉得很伤心,声音凄楚的说道:“我这才离家三四年而已,如今中了举人,回来跟你分享一下喜悦之情,没想到你却不认识我了。”

他妻子当然认出来他是谁了,但是还是没有靠近,远远的站在那边说道:“你都死了好几年了,去哪里考举人?你去屋里看看,你的棺材还在那停着呢。家里穷,孩子又小,没钱让你入土为安。现在孩子大些了,正准备找一块好墓地把你埋了呢。你倒好,装神弄鬼的跑出来吓唬人了。”

叶书生听妻子这么一说,似乎也是想到了一些什么事。慢慢的来到了屋里,一看果然有一具棺材停在屋子当中,头前还有一个桌案上面摆着香烛供品,一副牌位上书自己的姓名。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只见这叶书生一下自就消失不见了,只剩下自己穿的那身衣服鞋帽的落在地上。

他的妻子在他进屋之时也偷偷的跟着过来了,看到这一幕突然明白了大概是怎么回事,悲上心来,抱着地上那堆衣服就痛哭起来。这时候他的儿子正放学回来了,走到大门口发现有辆马车在这,就上前问车夫是怎么回事。车夫跟他说了个大概,他一听就急急忙忙的跑进屋想告诉他的母亲说父亲回来了。结果看见母亲抱着一堆衣服在这哭呢,忙问是怎么回事?他母亲就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跟他讲了讲。两人又来到大门口跟车上那两个家丁详细的聊了聊,才完整的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两位家丁也知道了在院内发生的那一幕,赶忙跑去丁公子那边报告情况。公子听完深受感动、泪流满面。匆忙赶到叶先生家里祭拜,掏出钱来为老师修葺墓室,以举人的规格为其入藏。另外又掏出钱来给师母家里改善生活,还给他的儿子请了老师教他读书,还亲自把他推荐给学政。那这孩子的仕途可就容易多了,第二年就把秀才考出来了。

蒲老先生最后点评道:人的魂魄跟随好友而去,竟然都能把自己已经死掉这事都忘了?听过这故事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我却深信不疑。既然史上有为了爱情“倩女离魂”的故事,那必然也有为了友情追随好友的故事。作为一名读书人(当然是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苦读诗书,不就是为了求取那一个功名么?遇到在这方面能够赏识自己的贵人,那必然是可为其披肝沥胆之人啊。只叹世态炎凉、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形单影只、无依无靠,却有一身傲骨,还可自我安慰。可惜家境寒酸,总招人鄙夷。“频居康了之中”,那些世俗之人就看不起他;“一落孙山之外”,他的文章也会被人贬的一文不值。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慧眼之人。一生过得如此悲惨,让人不禁伤心痛哭的,从古至今恐怕就只有“卞和”跟文中这位叶书生了。如今这世道是颠黑倒白,伯乐无处可寻。“抱刺于怀,三年灭字”。而放眼天之下,亦无一处容身之所。看来人生在世,还是把自己当个瞎子最好。一切就等着上天来安排,听天由命吧。天下像叶书生这样的空有一身抱负却屡屡不得志的不在少数,但是却再不会出现像“丁令威”这样让人心甘情愿的生死相随之人了,真是可悲可叹啊!

这段评语写的是非常的好,可以说是全书中的精彩段落之一,内中也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典故,这里来简单说一下吧。

首先是倩女离魂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说是张倩女与王文举两家从小定下了娃娃亲,那个年代很流行这个。两人也是青梅竹马,一同长大,感情非常深厚。后来王文举要去考试了,途经张家,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