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042章 志道同合结新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2章 志道同合结新朋(1 / 3)

白居易和元稹走后,众人重新落座,略有几分尴尬。

纪昆首先打破僵局道;“会真诗情真意切,也有不少人误把元九郎当成张生。昨日平康坊内,元九郎就和一士子生了冲突,所以适才方恼,宁弟不要见怪。”

李宁惊叹,原来这元稹早就做好可能被拆穿的风险。那张生确有其人,还是元稹在蒲州所遇的落魄士人。他将罪名都推到一无名士子身上,倒是给自己满身才名。

李宁派去河东探查之人还没回来,自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三道四,只好任元稹作威作福。他倒不在意小小元稹,只是白居易这位大才子竟也和元稹做了好朋友,着实可恨。

事实上,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好基友,历史上就是此时认识的。二人之间超乎寻常的友谊连两三本耽美小说都写不完。

元稹十五岁就考中明经,很早出来混社会了,见多识广,口才无双,又长得高大英俊,帅气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女性,连白居易都整天跟着他喝花酒。

元稹靠着会真诗出名之际结识了白居易,二人一个明经进士,一个科举进士都在守选期间,无官可做,常去平康坊押妓寻欢。酒酣耳热之后,两人逐渐敞开心扉,畅谈天地。

元稹:“我少时家贫,食不果腹。”

白居易:“少遇战乱,颠沛流离。”

元稹:“家父早亡,形单影只。”

白居易:“家父早殇,孤苦无依。”

元稹:“我非汉人,乃鲜卑人,拓跋后裔。”

白居易:“我亦非汉人,乃西域人、龟兹遗族。”

元稹:“我少时好学,十五岁中明经。”

白居易:“我自幼聪慧,喜爱诗书。”

元稹:“我曾有一红颜知己。”

白居易:“我亦有一青梅竹马。”

元稹:“我曾辜负于她。”

白居易:“我亦不知其所踪。”

两人发现彼此相同点实在太多了,相互引为知己。

李宁虽与白居易有大恩,但也只是暗中帮忙。白居易或许只是以为这是东宫之人有意拉拢,他和李宁年龄相差较大,并不是挚交好友。

也许是元稹忽悠人的技术比较高明,在东海楼冲突事件过了许久,李宁也不见白居易来找过他一次。

李宁好不容易认识的名人就这么离他远去了。他刚开办李纪书铺之际,尽心尽力地帮白居易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宣传诗作,让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一举高中,随后还帮他返回洛阳侍奉重病的外祖母。

不曾想白居易信了刚认识的元稹,不信李宁。李宁虽然很不甘心,但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李宁心想:“你白居易不就是会写点诗嘛,有才华可不止你一个。”随后李宁自己物色人才,网罗贤士。在此期间线装书大火,李纪书铺已经成为了长安最大的书铺,不少人名儒大家都来此印制诗集。

其中,李宁就结识了一位才华不错的名士。此人名叫吕温,他找到李纪书铺想给过世的父亲吕渭刻印诗集。

吕渭这位名儒,李宁也知道他。他正是前文中提到的由裴延龄举荐代替顾少连知贡举的人,连续三年做了科举主考官。此人和崔损一样,虽是被裴延龄举荐,但并没有相助与他,反而替朝廷选拔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

后来因不攀附裴延龄余党而被排挤出朝廷,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出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在湖南主政三年多,颇有政迹,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卒于任上,追赠尚书右仆射。

吕渭知贡举时,他的长子吕温很有才名,但是他一点也不徇私,将能中进士的儿子也罢落。吕渭调离京城后,吕温就一举高中贞元十四年顾少连知贡举的进士榜第四名。

一年后吕温又中了吏部博学宏词科,担任集贤殿校书郎,成了柳宗元的同僚。和吕温一起任集贤殿校书郎的还有平叛入等的崔郾。崔郾就前文中提到的,和崔护一同考中进士的清河崔氏之人。

吕渭去世后,吕温丁父忧,辞去集贤殿校书郎的职务。他守丧在家期间,和三个弟弟吕恭、吕俭、吕让一同为其父整理文集,作成《吕君载集》,并请李纪书铺印制。

李宁这才结识了吕温,还得知吕家竟是河中望族,蒲州世家。本来李宁派去蒲州打听元稹之事的人刚刚回来,李宁得知张生却有其人。但那张生土生土长的蒲州人,根本不是洛阳人,其母更不可能与崔郑氏有关系。

李宁得知吕温正是蒲州人,在和他吃饭聊天时正好谈及此事。不曾想吕温还真知道一些内情。去年吕温回蒲州老家安葬其父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