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路骑兵接受炮火洗礼的同时,左、右两翼也没闲着。
不过两边跟中间的战况完全不同。
中路,那些骑兵就看见了一堵车墙。
三千铁骑还没跑到近处,就已经死伤惨重,不得不退走。
而两翼虽只各有两千骑兵,但结果却要好得多。
首先,他们所面对的,不是车墙。
只是一排相较于偏厢车要小得多的独轮车。
再有,就是两翼的宁王军没有弗朗机火炮。
就算是其他火炮,也配置得不多。
因此,骑兵在接近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这些边军精锐铁骑,在与北方蒙古骑兵的长期交锋中,也早已是弓马纯熟。
一跑进射程,便不断向独轮车阵发动远程攻击。
只不过在张开的布幔和盾牌面前,箭矢所能取得的成果极其有限。
宁王军这边当然不可能只被动挨打。
位于车后的弓弩手纷纷展开反击。
按理说一边有遮挡,一边只能靠躲避,宁王军这边应该战果不错才对。
可事实上,弓弩手攻击的成果却并不咋样。
出现这种状况,首先是因为每个战车小队里的弓弩手并不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这批顶在前面的射手不专业。
因为无论是操作火器,还是使用弓或者弩,实际上都是一个技术活儿。
但宁王军中,大多都是些刚被征召的流民或被强征的农民,还有就是人渣罪犯。
而部队在做初期筛选时,也很不仔细。
也就是这些人入伍后,让他们各种武器都试试。
要是觉得还行,那就直接成了某兵种的战士。
平日里当然也有训练。
可这种要求一定技术性的兵种,又岂是个把月就能速成的?
所以,这帮配备到每一个独轮车战斗小队弓弩手,在对敌时很难谈得上什么精准度。
这种情况下,也自然不可能对敌军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双方一阵箭来箭往,却根本没取得啥实质性的战果。
还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点五。
那帮没受到多大伤害的骑士,一个个高声呼喝着,迅速拉近与车阵的距离。
当然,独轮车前方那些闪着寒光的大枪头,足以让骑士们打消硬冲的想法。
不过,当那帮骑兵靠独轮车阵更近后,情况便不同了。
因为,位于两翼车阵后方的弓弩手方阵终于动了。
这些人可不是那群顶在前面的业余玩家。
他们大多都是从南昌起就追随宁王东下北进的。
使用弓弩也有些年头了。
于是,几轮密集攻击让那些冲在最前头的骑士,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边军精骑见势不妙,连忙调转马头,远离了车阵。
随着骑兵的回转,由朝廷讨逆大军发起的第一轮试探性攻击,并未持续多久便结束了。
按照结果来看,无疑是朱宸濠占了点小便宜。
宁王军的损失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朝廷方面,则实打实的折损了近千将士。
还都是精锐的骑兵。
通过这一轮接触,双方也算是各有所得。
对朱宸濠而言,战车不再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就是应付骑兵进攻的最佳利器。
虽然左、右两翼的独轮车阵没有对敌军骑兵造成多大的杀伤,可敌方铁骑也完全拿车阵没有办法。
若是奈何不了宁王军的车阵,那也就无法在其阵线上撕出一个缺口。
左、右两边的战况也报到了朱厚照那儿。
中军的交战过程,他和那帮大臣也都看见了。
如今又得知了两翼的战报,众人立时便生出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
己方战力的确远超叛军,可敌人缩在乌龟壳里,要是不把壳先打烂,你再强也只能干看着。
就在君臣为叛军的车阵感到棘手之际,朱宸濠则下达了令谕,命全军缓慢向前推进。
他,准备带着厚壳和尖刺,慢慢碾过去。
“这可如何是好?”
在得知叛军新动向后,大学士蒋冕变色道:
“我军要是破不了叛军的战车,让他们这么一路压过来,那咱们还不得被赶到滹沱河里去?”
“叛军车阵虽坚固,却行动不便,我军可先暂避锋芒,往两边让开就是。”
江彬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句。
“你这是什么屁话,想我堂堂朝廷讨逆大军,却要避开逆贼锋芒,这要是传出去,让陛下脸面何存?”
大学士梁储听了大为不满,立马出言指责江彬。
“只要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中间过程如何又有什么关系?”
江彬很是不服,当即反驳。
“陛下的脸面,那就是国家的脸面,岂能无视?”
“这是打仗,必须懂得变通!”
俩人也不顾正德就在旁边,瞬间就争论起来。
“够了!”
朱厚照一脸愠怒,出言让二人不要再吵。
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