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阳光照在一栋设计现代的玻璃穹顶建筑上,反射出一个个耀目的光圈。这伫立在火星新城西郊的建筑便是吴敏、李维、郑易凡和菲利普斯等科学家供职的地方——火星天体物理研究所。
身穿白色实验大褂的吴敏,手里捧着一叠文件,正急匆匆地走在幽深的办公室走廊上。高跟鞋与地板急促地碰撞,发出咚咚咚的响声。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吴敏虽已人到中年,但因为保养得比较好,还保持着女科学家的知性美。她之所以那么急,是因为刚才他们小组在观测太阳的时候,漏掉了最重要的引力常数和一些核心数据,吴敏只好急匆匆地跑回自己的电脑去把数据拷贝打印出来。
她一路小跑的,因为大家都在等着她送数据过来。她抹了抹头上的汗珠,蒙着头向前冲去,可就在这时,一个扫地机器人正朝吴敏的方向扫地而来,粗心的吴敏竟然只顾着看手里的文件,没有抬头看路。
这下可好了,吴敏和办公室过道的大型扫地机器人撞个正着,伴随着啪啦一声,吴敏手里的文件全部掉到地上去了。更该死的是,扫地机器人的智能不够,一下子就把地板上的文件吞进粉碎区粉碎了。
“这真是越急越见鬼啊!”吴敏朝那个笨重的机器人骂了一句。这时,她手腕上的手机环响了起来,郑易凡和李维在电话那头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吴敏只好又回到办公室把数据储存在手机环里,再掉头跑回5楼的观测中心。
观测中心里面的电子仪器在不停地闪着绿光,而在顶部安装了两台巨大的射电望远镜。这两台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比过去上海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还要灵敏,可观测的距离更远,可以观测到12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仅比贵州的fast射电望远镜稍微逊色一些。
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可以测量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
吴敏满头大汗地推开观测中心的大门,她的丈夫李维、同事黄剑、张浩天正围在射电望远镜下面的中控计算机前,穿着白大褂的首席科学家郑易凡冲了一杯咖啡,就站在他们的身后。年近80的郑易凡看起来老了很多,满头华发的他虽然说话吐字变得不清晰,甚至有些絮絮叨叨,但他的专业知识还是很过硬的。这辈子他都不会退休了,把一生的年华都奉献给他最爱的天体物理事业。
李维听到门打开了,他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朝门这边看过来。
只见吴敏满头大汗地朝他吐了吐舌头,轻轻把门带上,朝同事们走来。黄剑和张浩天打趣李维道:“李老师,吴老师是不是又跑去蹲茅坑了,怎么那么久才上来?”
李维隔着白大褂打了一拳黄剑的屁股,清了清嗓子说道:“你小子工作认真点,别老是来打趣我们,刚才说到哪里了?对,说到对太阳正午光谱的分析,你把12:00观测到的光谱数据记录下来,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必须计算出太阳膨胀的速率……这个必须准确无误的。”
“吴敏,你去哪里了?你看看几点了?我们等你拿引力常数的精确数据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李维又在责备自己的妻子了,他们虽然是夫妻,但是在工作场合,他们的关系更多是同事,是战友。
“对不起,各位同事,我刚才上来的时候太匆忙了,撞到了楼道里的扫地智能机器人,结果把手里的纸质文件资料都撒了,还被机器人扫到粉碎区给粉碎了。所以,我又掉头回去拿电子数据了。”吴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边向同事道歉,一边把手机环里的引力常数和一些核心数据拷贝到中控计算机里。吴敏就是这点好,虽然已经是中年妇女了,但还是保持着一颗粉色少女心,而且从来不在工作中摆出一副老姿态的样子,年轻的同事都挺喜欢她的,亲切地称她吴姐或者吴老师。
郑易凡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到吴敏的身后,用拐杖敲了敲她的脑袋,絮絮叨叨起来:“吴敏,吴敏,引力常数记得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你会不会没有拿全数据啊,啊?你平时就是个大头虾,李维,我把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了,你啊,记得所有数据都要保留小数点后10位。这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别怪我太严格,这就是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李维点点头,坐在计算机前,认真地核对着每一个观测数据,再把数据和公式输入到计算机,李维虽然是个男人,但工作起来很仔细,是大家公认的人肉电脑。这也难怪,谁叫他年轻的时候可是帝都出来的学霸呢。
黄剑和张浩天则打开了星球发动机工地的监控视频,每天他们都会准点打开监控视频,在研究所巡视星球发动机的施工现场。
通过监控视频,他们看到正在施工的n005星球发动机,巨大的机身就像一座机械山峦一般,高达1200米,直径800米的筒状星球发动机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