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赵衡林就和卢逸诗出了客栈。
他们提前向客栈掌柜打听了附近那些地方有棉丝。
结果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这里因为靠海,所以去年海上的水手们带回来了一种叫做棉花的植物。
而因丝价昂贵,不少当地百姓都开始种植这种棉花。
掌柜还向他们展示了自己身上的衣服。
“我这一身,就是棉花的料子。耐穿耐脏,价格还便宜划算。”
他看着面面相觑的赵衡林和卢逸诗,说道:“两位客官是要收购棉丝吗?”
赵衡林想了一下,诚恳地点头,“不错,我们正是听闻此处有棉丝,所以特地来收购的布商。”
掌柜听了笑道:“那两位可是来对了地方。我们这儿十里八乡,多得是种棉花的。不论客官前往何处,都有棉丝可以收购。”
“只不过嘛……”
掌柜卖了个关子,“这价格,可能高低不同。得靠二位的能耐了。”
赵衡林谢过掌柜,同卢逸诗一起离开客栈。
卢逸诗语带兴奋,“如果真同这掌柜说的那样,这附近到处都是种植棉花,那我们的棉丝就不愁了!”
赵衡林也有点欣喜,“的确,只要我们能够收购到足够的棉丝。那丝毫就不用惧怕彭水县的布商。想来,他们也料不到,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卢逸诗有些困惑,“这又是哪里的诗?又是赵哥哥从书上看来的?”
赵衡林忘了这一茬,一时激动,把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诗句给蹦出了口。
他随口道:“是啊,又是我从书上看来的。小妹……小弟,我们事不宜迟,赶紧去其他地方看看。”
这才是当下的正经事。
卢逸诗毫不迟疑地点点头,不再计较诗句的事。
“赵哥哥说得对,我们理当即刻动身,去其他向乡县窥探一二。”
此处水路发达,赵衡林和卢逸诗顺水而下,一日之间就将邻近三个乡的情况给弄了个大概。
如同掌柜说的那样,这里的确处处都种植棉花。
只是有的乡种的多些,有的乡种的少些。
这些大差不差,都是小事。
不过最要紧的是,根据赵衡林和卢逸诗的核算。这些乡里大致能收购到,足以生产十万匹的棉丝。
这让赵衡林和卢逸诗很是兴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棉丝进行统一收购。
卢逸诗是老脑筋,想的还是一个乡一个乡地去进行收购。
但这遭到了赵衡林的反对。
“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倘若按照小弟所说,以乡为单位去收购棉丝。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口舌。”
卢逸诗赶忙道:“那依赵哥哥的意思……?”
赵衡林大胆道:“我们来一个供销社,进行统一收购!”
“供销社?”卢逸诗皱了下眉头,“这又是什么?还是赵哥哥从书上看来的?为何我从未听过?”
赵衡林心虚地点点头,“这你就不懂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里呀,什么都有!”
卢逸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这些自己不懂的事物,当做是自己平日里看书太少的缘故。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赵衡林在当地最繁华的闹市区临时租下最大的一个铺面,然后又从彭水县拉了一大批当地没有的特产。
其中以糖霜、雪盐,还有味精等赵衡林的发明调料为主。
经过一天的调研,赵衡林和卢逸诗将棉丝的收购价定为一百文二十斤。
这相当于彭水县绵丝的收购价。对当地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一时之间,进出赵记供销社的人络绎不绝。
大家全都是来卖棉丝的。
其中也不乏看热闹的一些人。
赵衡林对此毫无所谓,任由他们站在一旁围观。
说句不好听的,少了他们,赵记供销社还少了人气呢。
不过这些大户,还不是赵衡林真正的目的。
他的目标是,将这里的所有棉丝,统统一网打尽。
除了大户之外,还有一些散户。
他们会同赵衡林讨价还价。
这时候,从彭水县送来的特产,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赵衡林指着摆在最前头的调料品,说道:“如果觉得我价格低了,也可以以物换物。大家可以品品这些调料,看合适不合适。”
赵衡林又特地指着雪盐,说道:“这是雪盐,可以对海鲜河鲜进行腌制。贵地靠海,出船多,饮食多有不便。靠这个,不仅可以腌制鱼肉,更能让海上的水手吃上腌菜,补充维生素,减少败血病。”
有听不懂的人问:“维生素是什么?败血病又是什么?”
赵衡林简单易懂地说道:“就是那些常年待在海上的水手会得的一种病。常见的病症是,高热、寒战,还会关节肿大。病情加重后,更有浮肿死亡的可能。”
“而维生素,就防止这一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当场就有大娘拍着大.腿哭了出来。
“要是贵人早几年就到我们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