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萍说:“能通法师向皇上进言:ˋ我主万岁,清漪园佛香阁下宜建转轮藏。ˊ乾隆爷立即照准,并敕工部督工兴建。转轮藏,就是实现穿越的装备。”
“真复杂!还需要装备?”
苏萍说:“你以为念一通咒语就能实现穿越?哪儿能那么容易呀。再有,许多穿越小说常常说某个人一不留神发现自己穿越了,或者说由于车祸、电击或吃错了药就导致了穿越,我却不大相信。需知我们当前的状态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要想实现穿越不但需要借助特别的装备,还要伴随特别的能量转移。”
张日新问:“陈燕明为什么不直接提这个建议,为什么非要能通法师出面呢?”
苏萍说:“这正是陈燕明的用心之处。你想想,转轮藏是佛教建筑,这种建筑由和尚提议建造是再自然不过了,如果由太监提出来就难免让人猜疑。其实转轮藏的关键部分是陈燕明设计的。刚才咱们说到陈燕明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还格外喜欢杂学,他一定是从五花八门的杂学当中学到了穿越的机理。当然,转轮藏做什么用的只有乾隆和陈燕明、能通法师知道,而乾隆实现穿越后想探查什么,只有乾隆自己知道。”
张日新说:“咱们去颐和园玩的时候经常在转轮藏拍照啊,太熟悉了,就在万寿山前山,佛香阁下面的东侧。那么它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穿越呢?”
“今天太晚了,明天你去我家,我得画张草图才能说清楚。”
第二天下班后张日新来到苏萍家。
灯下,苏萍在桌上铺开一张纸,用铅笔草草勾出一个轮廓。说:“这是一座八面阁,它与其它阁的不同之处是,它中间是空的。就在它中间空着的部分,有一座木亭,木亭下方有一根垂直安置的粗大的木轴,也就是说木亭不是建在地面上,而是建在木轴上,而且木亭和周围的建筑构件都不接触,那么你说说这个木亭有什么功能?”
“推一推,木亭应该可以转动。”
“对,算你聪明。我们只能看到木轴穿到地板下方,其实下边还有个地下室,木轴一直插到地下室地面的石制轴承上。在地下室有一根木杠横穿过木轴。只要有人推动这根木杠,就可以让上边的木亭转动,这个操作很像是推磨。”她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旅游画册,迅速翻开:“像这样的转轮藏国内还有几处。你看,这是河北正定隆兴寺的;这是四川平武报恩寺的;这是北京智化寺的;这是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的。”
张日新问:“那么这些转轮藏在佛教界有什么特别意义呢?”
“你知道转经筒吧?”
张日新说:“不错,我去西藏的时候见过,到处都有。大的几乎有一人高,上面写着经咒,轻轻一推就转,小的有把手,握在手里不停地摇。据导游讲,转经筒每转一周就相当于把上边的经咒诵念一遍。大多数穷苦藏民不识字,不会读经书,那没关系,只要你能让转经筒经常转起来,就等同于诵念经文了。”
苏萍说:“转轮藏的功能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转轮藏的旋转体是木亭,木亭里放满了经卷,所以又叫转经亭,每转一周就相当于把所有的经卷诵念一遍。”
“照这么说是不是所有的转轮藏都可以帮人实现穿越呢?”
“不,只有颐和园的转轮藏有这样的功能。”苏萍又在草图上添了几笔:“陈燕明只能提供转轮藏功能部分的设计,结构施工图仍然要由工部的ˋ样式雷ˊ给出。听说过ˋ样式雷ˊ吧?此人姓雷,是当时建筑界的绝对权威,清朝的皇家建筑几乎都是由他们祖孙几代人设计的。样式雷以权威的眼光看出颐和园转轮藏的异常之处:它的木亭分两层,上层储放经卷,下层却有一个宝座,注意,宝座,这是其它转轮藏没有的。另一个异常之处是颐和园转轮藏的台基以下约三尺深度按一定方位布局埋设了一些特殊物质。这也是其它转轮藏不具备的。样式雷以为这一切都出自能通法师的非凡设计思想,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却不知道在暗中操控的是陈燕明。
“那么能通法师做了些什么呢?他在木亭周围雕刻了燃灯佛的经咒真言。因为在佛教的理论中,燃灯佛是掌管ˋ过去ˊ的,既然你想回到过去,自然应该求助于燃灯佛。你看,这样一来等于是具备了精神的和物质的双重功效。转轮藏竣工之后能通法师率领他的三十六名徒众在转轮藏前开坛、设供、洒净,诵经七日,这样一来地下的埋藏物就开了光。据封伯言先生考证,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乾隆终于完成了一次穿越,回到了他满月时的雍王府把一切都看明白了。我为此查阅了清宫档案,在乾隆三十九岁那年的《起居注》里,恰恰在转轮藏竣工后不久,有连续五天写着ˋ乾隆十四年九月某日,上,辍朝ˊ。五天都一样。ˋ上ˊ,就是指皇上,ˋ辍朝ˊ,懂吗?就是没上朝。干什么去了?没写,就这么简单,很神秘是不是?关于这五天辍朝,历史学者曾作出过多种解释或猜测,封先生和我则认为这正是乾隆穿越的明证。次年,乾隆第一次南巡,而且就选定浙江海宁陈家的宅第作他驻跸的行宫。哪个陈家?就是陈世倌的家呀!昨天咱们说过陈世倌发现自己的儿子被调包以后就托病辞官举家南迁,远离了朝廷,他就是落户在浙江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