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名园秘事> 第一章探身世乾隆穿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探身世乾隆穿越(1 / 3)

颐和园里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殿宇暗藏着乾隆皇帝的一个重大秘密。二百七十多年过去了,来这里观光游览的人何止千万?人们赞叹这座古建筑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却从无一人能参透深藏其中的奥秘:它诡异的用途以及当年乾隆爷的旷世经历。看来照此下去它终归会像许多深宫秘事一样湮没于历史的尘雾之中而永远不为人知。然而不,到了2030年似有转机……

2030年春,北京。

苏萍和张日新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苏萍是北大历史系高材生,毕业后在某出版社任编辑,现年27岁;张日新北师大物理系毕业,30岁,现在某公司任技术开发总监。

这天晚上,他俩相约来到灯红柳绿的什刹海畔,找了一处清静的露天咖啡座买了两份咖啡。日后回忆起来,正是这个晚上他俩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开启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传奇经历。

什刹海的夜色是如此迷人:这里有宽阔的湖面以及湖面游船上的窃窃私语;这里有沿湖商家闪烁不定的五彩灯光以及光影里熙来攘往的人群;这里有含着槐香的风以及随风飘来的歌女的漫唱。他俩坐在摇曳的树影下,忘记了一天的烦扰,体味这难得的宁静。张日新出差五天刚回来,俩人自有很多话要说。耳边的悄悄话无需细表,又聊了聊出差见闻,后来话题转到什刹海。

苏萍说:“给你普及点儿什刹海的历史知识。”

张日新笑道:“洗耳恭听,我在你面前永远是学生。”

然而苏萍总觉得他对她的谦虚不够真诚:“你要是嬉皮笑脸我就不说了。”

“想听,真的。”

“在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元大都之前就有了这片水域。元代从大运河驶来的船只全都停泊在北边不远的积水潭,自然就带动了这一带的经济,这里曾经是元大都最繁华的地区。”她望着粼粼波光继续说:“明、清两朝这一带繁华依旧,是文人墨客赏莲赋诗的地方。”

“他们也到这儿来喝咖啡?”

“真无知!古人喝茶、喝酒,不喝咖啡。”她望着满天的星星出了会儿神:“我要是能到那个年代走一趟,回来以后一定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

“又想穿越了吧?”张日新搅了搅咖啡:“我看呐,这都成了你的职业病了。”

“你以为穿越是多稀罕的事吗?历史上早就有人玩过穿越了,只是他们秘而不宣一般人看不懂而已。”

张日新笑道:“那不用问,阁下想必就不是一般人了?”

苏萍说:“我可没说我怎样怎样,而是我的导师在这个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

“你不是没考研吗,哪儿来的导师啊?”

“是我新认的导师,清史学者封伯言先生。”苏萍郑重地说:“下面的话我只告诉你,不许往外传,这也是封先生嘱咐我的。据他考证,至少有四位中国人实现过穿越。”

张日新笑道:“真逗!还神神秘秘的。能说说这四个人都是谁吗?”

“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乾隆。”苏萍说:“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你一定知道。”

张日新说:“只是听说过,但是我不屑于看这些玩意儿。说是能预测未来,其实都是骗人的鬼话。”

苏萍说:“只要你看了,就会发现他们对唐朝以后的千年历史做出了惊人的预测。”

张日新说:“我听说根本不是什么预测,全都是后人附会的。后代人写前朝的事,假托是袁天罡、李淳风的预言,纯属骗人。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苏萍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到清朝中期就定型了,出现了大量印本,轻易改不动了。也就是说至迟是清朝中期的人写的,不可能再晚了。可是它精确预言了清末义和团运动、民国的建立以及二战后日本投降。即使不是唐朝人而是清朝人预言了这些事件,难道不值得研究吗?”

“真的?”

“不骗你,我有这本书,绝对是清朝中期的印本,明天给你看。”

张日新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确实感到新奇,问:“你的导师怎么解释呢?”

“封先生认为,所谓ˋ预言未来ˊ都是骗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人之所以能预言未来,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未来的人,他从未来穿越到古代而已。具体而言,袁天罡、李淳风并不是唐朝人而是比我们还要晚几百年的人。就他们来说,这千余年的历史已经是既成事实,他们熟知这些史实。一个偶然的契机他们穿越到了唐朝,把他们熟知的这些史实写下来,并配上画儿,这就是《推背图》。刘伯温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也是比我们晚几百年的人,穿越到了明朝,他留下的《烧饼歌》涵盖了从明初到24世纪的各次重大事件。国外也有,例如法国的诺查丹玛斯,他在他的预言里甚至描述了几百年后的核爆炸。

“拿你来说吧,假设你从21世纪穿越到了明朝,见到朱元璋,他问你:ˋ我的明朝能延续多少年?ˊ你当然知道啊,因为历史老师讲过,于是你告诉他:ˋ明朝传了十六帝,至崇祯而终。ˊ请注意,明朝灭亡这个事件的发生,在你之前,在他之后,正因为在你之前,所以你是在叙述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