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苏萍、张日新来到清朝已将近三个月了。张日新之所以留下来是想参加甲午战争,苏萍既然陪他留下来,也想适时地就时局给太后做一些提示、分析,以期影响她的决策。就在他二人一心一意为拯救危局而做着各自的努力时,全然没料到他们的出现和存在已引起旁人的注意。在周围的人看来,这俩人不仅仅是与众不同,简直就是蒙着神秘色彩。
首先是太监、宫女们在私下里议论纷纷:这苏姑娘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年纪轻轻就混上正三品的职衔?虽然说偌大的大清国正三品的角色也不在少数,何以她能陪伴太后左右而且圣眷不衰?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太后老佛爷性格暴戾是人所共知的,杖责太监是家常便饭,即便是治下的臣工,稍不合意,或杀、或发、或降职、或罢免,毫不留情。唯独对苏萍和德龄姐妹没发过脾气。还有,有人曾听李总管含含糊糊说起过这位苏姑娘有仙根。莫非她不是凡人?
李莲英当然比旁人知道得更清楚。自从何统领带他俩见我开始,一桩桩一件件,这苏姑娘总有先见之明,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我心中所想也瞒不过她。且不说他们进贡的手机有多神奇,就拿永和轮爆炸来说,她居然在七、八天之前就料定永和轮要出事儿。然后是太后指婚,太后与礼亲王福晋的密室之约居然瞒不过她。尤其是萨穆多阵亡,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她竟了如指掌,神了,太神了!但是这二位究属何方神圣岂是我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猜度的?天机不可泄露,否则必遭天谴。所以李莲英对所知道的种种情事一直守口如瓶,从不对任何人言讲。然而日久天长,人们每每议论起苏萍来,从李莲英的态度、眼神以及他有意回避的样子,旁人还是能看出些许端倪来。
宫廷命妇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妻妾、寡妇、女儿、姐妹等,通过种种关系送到宫里来,名义上是陪伴太后,实则是探听太后的喜好、忌讳、官员的调动、升降等意向,通过秘密渠道反馈给自家的官人,使之更好地迎合太后的心理,以获得升迁的机会。一般而言宫廷命妇不介入国政,只以揣摩太后的心思、讨好太后为能事,争宠是她们的人生追求,其中机灵的就能讨得太后的欢喜,就能在宫中待得更久,就能进入更核心的圈子。
按说苏萍和德龄姐妹属于女官而非宫廷命妇,但日常活动却也和她们分不开。在这些高贵的女人中,苏萍是后来者,然而令他们百思不解的是,这苏萍究竟凭着什么本事竟后来居上成了太后身边的红人儿?每遇国政大事太后必与她私下密商,而她,一副假正经的面孔着实令人生厌。就算是忧国忧民吧,国家大事自有爷们去操心,与你何干?你一个女流之辈不守妇道却非要抢爷们的风头,这就可见是个谬种。想苏萍没来的时候,我们娘儿们簇拥在太后周围,曲意逢迎有说有笑何等惬意!自打她进了园子,太后身边竟没了我们的位置。因此上,在表面的一团和气背后暗藏着嫉妒和猜疑,继而就是流言蜚语。尤其是,这些宫廷命妇每个人都有值得炫耀的出身背景,唯独这苏萍,她是什么来历竟没人知道!
王公大臣们也渐渐察觉到,这苏姑娘对朝政大事的预测分析往往切中要害,其见解之精辟常使老臣们自愧不如。有时王公大臣上殿奏事,如果事属机密太后常常屏退左右,然而他们知道,在乐寿堂西偏殿的珠帘之后或仁寿殿的屏风之后一定坐着这位苏姑娘。他们还知道在他们退下之后,太后一定会就所奏事项询问苏姑娘的看法。由于许多王公大臣都会收买一、两名御前太监或御前宫女做自己的眼线,所以宫廷里的这些小秘密是瞒不过他们的。
在翁同龢看来,不知哪儿来的这么两个青年后生,既非科甲出身,亦非捐班出身。虽然没有功名却仅仅凭着西学的功底,后来居上进了朝廷的中枢。恼人的是,那个张日新死心塌地辅佐了李鸿章而且一上手就出成果。那个苏姑娘不知何时已成了太后的主心骨,而且言语之中或明或暗帮李鸿章说话。这李鸿章前者参劾了我的兄长,让他流放新疆客死甘肃,此乃私仇不说也罢。多年来他夸大敌情大量购置军火,靡费帑银中饱私囊,这在朝廷中已是尽人皆知,莫非这两个后生也和他沆瀣一气上下其手从中牟利不可?不信我堂堂帝师整治不了你!遂吩咐手下,查一查这两人的来历,有无短处、破绽、把柄,速速报上来。
在宁亲王看来,这个苏姑娘实在神秘莫测,据说能预知未来,不但是人才,简直就是鬼才!此人如能为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或者我把她献给友邦也是奇功一件,我总得想方设法把她笼络过来。但有一节,如若她终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是我的克星,我的敌人,必须设法除掉她。还有她的男人那个张日新,年纪轻轻的居然设计出那么厉害的火箭炮,后来又到江南局造出了潜水艇,实为我和友军的心腹大患。怎奈几欲除之而未果,莫非他有护身灵符不成?于是他对几位幕僚说:“你们几位用点儿心思,查一查她二人的来历。”
太后和格林夫人、和苏萍谈话之后,一直心神恍惚,似觉大祸临头。想:苏萍这丫头真是非同小可,每每料事如神,如果她所言“惨败”、“赔款”日后果然应验,这大清的江山岂不要断送在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