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四章 新乡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 新乡约(1 / 2)

第四十四章新乡约

对于韩邦奇来说,乡约是他政治理念的一次实践,所以所有的乡约都强调了教化百姓。这是几乎所有士大夫的集体意志,而万事决于众议,这一句话,也算是大明的政治正确了。

当然了,大明士大夫可不是想被下面人左右了,他们是要让皇帝一切都听他们的,所以才有这一句话,为什么万事决于众议?因为,他们是众啊?

不过,这一句话,也很有迷惑性。很多大儒却将这一句话当真了。

韩邦奇就是其中之一。

他对周梦臣以这个概念塑造乡约,并不反感。只是不知道该如此操作。

周梦臣说道:“我意如此,乡约应该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有**权,想当乡约长,可以给大家宣讲他们要做什么。然后让成年男丁**,**的方法很多,可以用两个罐子,每一个人分一颗黄豆,一颗绿豆。分配投入不同的罐子之中,以此分别。”

“选出乡约长之后,各种职位也依此选出来。”

“一般的事情,让他们乡约会自己决策。但是有争议大事,还有关于全乡约的福祉。就要大家一起**了。”

“韩师叔,觉得如何?”

“比如,其中掌管钱财也好,一起交赋税也好,甚至对接贷款也好。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

韩邦奇沉吟片刻,说道:“这不是票拟?贤侄以为,这些百姓能用好吗?”

的确,大明的票拟制度,就与这个相似。不过,周梦臣却不是这个想法。他其实不知道,大明基层该如此塑造才好。他其实对所谓的民主,也是心存疑虑的。

只是有些事情是有惯性的,大明朝野惯性是什么?就是越来越民主。

纵然,东林党给大明棺材板钉了最后一个钉子。但是大明没有亡国之前,就是这样的风气,在朝廷上,官员弄得皇帝没有办法。在城市里,市民结社。士大夫结社,读书人结社,搞得风风火火的。在乡村,各种乡约组织,层次不群,甚至泰州学派一些狂人,甚至搞出了乌托邦实验。

很多事情,顺着趋势去做,事半功倍。逆着趋势去做,却是事半功倍。

比如,加强对乡村的官职,如果逆着趋势就做。那就大变法,违背祖制,增加大量吏员,将每一个村落都管起来,增加行政成本不说,还遇见很多政治阻力。不将天下弄得沸沸扬扬是不可能结束的。

既然天下有这样的趋势,何不试试,乡村民主自治制度。如果真能做成了。虽然比不上朝廷管理一切效率低下一点。但是减去了很多负担,很难说,那一个方案更好。

只是能不能做成?周梦臣也不知道。

毕竟趋势在这里,纵然周梦臣不做什么?将来大明地方官的权力,也会被极大的压缩,成为地方官与士绅共治天下的局面,而今他如果能建设做好这一层的建设。那么虽然士大夫权力会加大,但问题一来,周梦臣自己就是士大夫。地位不一样,看法就不一样。

二来,这其实也能制衡士大夫权力无序扩张。毕竟,在没有规矩的时候,强者就是规矩。而有了规矩之后,乡约会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受到县衙制约的,也是可以用来制约士大夫家族,同时也是士大夫家族这约束官员的利器。

到底什么样子,看下面的博弈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在周梦臣看来,这就是一个社会实验。

毕竟,这些年大明这么多大儒推广乡约,也不是没有失败过。周梦臣不怕失败,他想知道这一条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如果有行得通的可能性,周梦臣就会将这一方法,作为自己未来新法的一部分。

甚至如果真的有用的话,未来的海外殖民地,未必不能以这个框架搭建。

如果没有机会的话,周梦臣也将这个想法存在心里,毕竟而今正式要紧,只是看韩邦奇想要弄新乡约,周梦臣自然也想插上一手。

周梦臣说道:“不是有师叔,关中有这么多横渠弟子,这也是造福乡里之道。”

韩邦奇有些意动。

因为周梦臣说的是一个事实,百姓向来尊重读书人,这是一个现实,不管这乡约怎么搞,到了最后,乡约会之中定然是有读书人的一分子。否则这个架子都搭不起来。

而关中读书人都是什么人?是关学一脉,是韩邦奇的徒子徒孙,即便不是韩邦奇的徒子徒孙,见了韩邦奇也要叫一声师叔,或者师伯的。

而且真要细究,人家才是亲的。周梦臣这个只能说是客气啊。

北方读书人总体上来说,入仕的人远远少与南方人。原因很残酷,那就是考不过啊。经济基础决定了双方了成绩。读书是费钱的。

很多关中读书人都是贫寒出身。韩邦奇最清楚不过了,因为韩邦奇看见好苗子的时候,也会扶持一二。奈何韩邦奇也不是富裕的人。

能帮得太少。

韩邦奇一力推行乡约,未必不是出于这个考虑。乡约会的差事,几乎全都是不脱产的,但是总归要管上几顿饭,对于贫苦的读书人,能多吃几顿饭也是好的。

虽然周梦臣觉得那些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靠父母妻子养着,实在行为可鄙。但是周梦臣自己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