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雍一小兵> 第四百七十三章 可堪一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三章 可堪一用(1 / 2)

王镡给郎泽卿交待得很是清楚:管他晋嵩有什么阴谋诡计,我只需步步为营,按部就班。

但遇阻碍就架起投石机,先轰上个几千炮。便是不能将关城轰平,至少也能轰得豫军心惊胆战,士气皆无。

若还有负隅顽抗之流,那就莫要怪我心狠手辣。

这一次,王镡已然将库存的猛火油弹尽数分至各军。更是对众将耳提面命:如今已值生死存亡之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万莫要生妇人之仁。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违天和,也要等活下来才能知道。若是败了,万事皆休。

郎泽卿自然言听计从,是以从晋涌劝降不成,伊阙关下的轰鸣声就未停过。

龙门道并不宽,不然也就不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名。

最宽的便是伊阙关之下,谷口宽约百丈,但谷底平坦之处至多也就二三十丈,堪堪能摆下十架投石机。

便只有十架投石机,也不是只靠刀枪剑戟的豫军能招架住的。

待第一军立好炮阵,试射两轮之后,城上也罢,谷中也罢,便已天昏地暗,飞声走石。

足人头大的石弹大都砸在山顶的关墙上,而足足离着一里远,莫说床弩,便是新制的抛石车也抛不到这般远。

虽说守军居高临下,也只能望着脚边的抛石车的石块而无能为力。

初时,还有军将仗着胆气于城上探望,以为运气再差,石弹也不可能准之又准地砸在脸上。

看那石弹或是嵌入城墙之中,或是砸掉一层砖皮,还道了一声不过如此。

不是说不厉害,蚁多都能咬死象,何况只是只裹了一层石砖的夯土城墙?

一次砸一块下来,次数多了也能砸出一个大洞。

军将只是感慨传言不实:传言中的唐军的投石机,可是一炮就能轰塌半座山头。

而如这般,足足厚五六丈的关城,至少够唐军轰一个月的。

但当射够十轮,郎泽卿令兵卒换成猛火油弹时,豫军将领终于庆幸不起来了。

猛火油弹落于关城上,一经炸开就烧个不停。好在晋嵩做足了准备。

伊阙关处于山顶,关后就是阴坡,唐军的投石机再能耐,弹丸也不可能拐弯。所以只是初时有些折损,待军将下令,让兵卒尽数躲入瓮城并阴城之后。

军将本是沾沾自喜,心想能奈我何。但等晋嵩领着亲信从前山撤下,自小道绕至伊阙关之时,气得险些喷血。

折损倒是不大,问题是关城上空无一人,殊无防备,已有数不清的唐军兵卒摸上山。

只当是唐军要趁机夺城,晋嵩虽惊却不怕。

为免误伤,唐军攀城之时,这投石机定然要停,到时打下去就是了。

但左等右等,却不见有唐军攀上城头。正自惊疑不定,突觉脚下一晃,而后就如山塌堤溃,声势何其壮观?

晋嵩将头探出瓮城,冒死一看,当时就崩裂了眼角。

方才还完好无损的侧墙,竟被炸塌了近丈余厚的一截?

如此这般,再有五六次,这墙敢不是就彻底塌了?

待烟尘散尽,晋嵩才依稀辨出,不远处的山坳里,约有百多敌卒,怀中抱着包囊一般的物事,正鬼鬼祟祟往墙下摸来。

他一声急吼:“快拿油砂……放火……”

伊阙关如此,龙门镇却安静得诡异。

连晋嵩都想不到可经渭水顺流而下,龙门镇守将又如何能想的到?

因要加高关城,又要修葺坞道,所以晋嵩早早就将重兵调到伊阙关。只于伊水西岸的龙门镇中驻兵五千,用于御守几条无法行车走马的窄道。

又因人手不够,自然要征调民夫,晋嵩索性将靠近龙门山的山民也尽数征召。

一来二去,偌大的伊水西岸竟鲜有人烟。使王镡费了不少心思制定的“抢滩登陆作战计划”成了一张废纸……

也更不是晋涌所言的“提前三日”,而是整整提前了三年都不止。

五年之前,王镡随军进攻伊阙关的时候,他就打过伊水的主意。只因豫军败的太快,没给王镡施展的机会,之后就作罢了。

但既然早有一统天下之志,王镡经营并州之时就知道,迟早都要逐鹿中原,王镡焉能不留意中原的各处兵道?

雒阳八关自是被他探到不能再熟。甚至连大河都考察过,以备必要之时。

别奇怪,历经秦朝、豫国,就已疏通了大河,将关中的粮食经大河运至朔方郡等边地。同时将关东、江南的物资经过大河,运至雒阳、长安。

也是那时,王镡便有了打造船只,组建水军的打算。

但当时唐国会水的士兵少,没有建造水军的基础,只能暂且搁置。

倒是让匠作院在关中、弘农郡好好地考察了一番。

当时懂得水利的李珏就在匠作院任主事,王镡自然不会放过薅专业人士羊毛的机会。恰值连战连捷,王镡正是如日中天,威信一时无两之时,李珏自然不负所托。

而他直言,伊水东端尚可,也就是自陆浑县到龙门镇这一段,行船无虞。

但自陆浑县到熊耳山,特别是流经熊耳山的这一段,以船运兵绝非易事。

倒非不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