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身属焱朝,同样是急需人才,就在秦王顾霄霆等人因为王府新得了刘道和这等得力属臣而高兴万分的时候,在暨阳郡城中的杨君爱、傅燮、夏侯和等人,却在为人才发愁。
按照他此前的想法,无论暨阳郡一线,还是北疆的其他地域,都应该有相当一部分适合屯垦的土地。而自己当初所言的屯田十二利,便是据此推出。但是这时候他亲身来到暨阳郡中,才知道自己忽视了一个很大的因素——那便是人,准确地说,是愿意在边境附近进行耕作的人。
其实照朝廷掌握的暨阳郡户籍册上的数据来看,暨阳郡中人口原本有数十万,这个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傅燮究竟是年轻人,他没有想到自从随着焱朝与北戎交战开始,国内北疆的众多人口便也开始了自行内迁之路。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当地民众有何不对,毕竟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稳定安宁的环境之中。而且他们所谓的内迁,也并非是想要终其一生不履故土,而是想等到战事停歇后,再返回故乡,照旧生活。
只是谁也没想到,原本稳固的北宁郡防线几乎是在忽然之间,便因为太子所部的大败而被北戎各军侵占。如此一来,暨阳郡这个本不属边境的地方,便成了新的两国交界。
而随着情势变化,一些更加严峻和可怕的问题出现在了暨阳郡民众的脑海之中:暨阳郡会不会想北宁郡一样,不知道何时便被北戎军攻克?
虽说霍山侯杨君爱麾下的炽焰军乃是朝中强军之一,此前也确实在对阵北戎兵马之时打了胜仗,但当初的北宁郡防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太子顾霄清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他毕竟是国家储君,焉知道当今陛下会不会偏爱于他,另行给他调拨兵马,让他再来前线主持大局?毕竟自古以来,皇帝爱长子,那是早就有的成例,即便他真的一去不返,谁又能保证霍山侯等人便不会有所失误,临阵失机?
就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之下,暨阳郡一线的焱朝百姓们,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不好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产生以后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当地百姓纷纷南迁。毕竟他们只是平头百姓,如今两国交战,他们所能起到的直接作用有限,而若是真有剧变,对于他们而言,便可能面临家破人亡的局面。
自杨君爱等人率部进驻暨阳郡后,不过十几日的光景,原本人口数十万的所在,便已有超过两成的百姓离乡背井。驻守在此地的将士们自然也都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数以万计的百姓自发迁徙,他们也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倘若杨君爱等人强令麾下人马阻止,是否能够成功拦下百姓尚先不论,如此行径也十分容易引起民变。
但若是置若罔闻,听任当地百姓如此行事,只怕再过不了多久,整个暨阳郡内便会人口锐减,到时不要说在此地屯垦,就是维持军心稳定,都是一件难事。
然而此时连最基本的人口都未必保得住,又往哪里去招募人才?岳万里虽然已经得升了将军之职,并被加授五营都统制,但是此时郡城之中民众纷纷离去,他所需的新军又岂能招募到多少精壮?
近半月过去,傅燮原定草拟的屯田计划,只完成了十之二三,而岳万里的新军扩编,也不过只有数百人应募。
这些天以来,几人不止一次会面商谈,但是面对此等情形,竟是无能为力,实在拿不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杨君爱作为军中宿将,行军作战的本事自不必提,但是从他踏上征程的那一天算起,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局面。
万般无奈之下,三人也只好将目下暨阳郡的情形详细地记录造册,另外附上了一份联名上奏的军报,点了六百里加急,火速传往帝都。
只是暨阳郡在焱朝北境,便是军报传递速度再快,自此地而而至帝都这漫长的路途,一来一往之间,也绝非一朝一夕便能有结果传回。
而面对着这等此前从未料到的难关,无奈之下,杨君爱等人只得吩咐麾下将士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其一便是以“维持秩序”为名,限制每日百姓出城的数量与人数;其二便是让将士们分拨人手,加紧修筑城外堡寨,力争修的越多越坚固越好;其三便是严查城内流言蜚语,坚决杜绝有人趁乱生事,乃至于故意携裹南逃。
如此一来,暨阳郡的情形有所好转,每日出城的当地居民数量不至太多,不过这等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管得一时,却管不得长久。想要彻底扭转局面,非得朝廷拿出相应的措施才好,否则仅凭目下在暨阳郡驻守的不足两万人马,便是将士们活活累死,只怕也挡不住数十万百姓的动作。
不过数日之间,有关边境屯垦遇到困局的消息便传到了帝都皇城,皇帝顾秉业得报,心中自然不免又将太子顾霄霆骂了一顿。若不是他当日强要主动出击,以至于在北宁郡外遭逢大败,何至于有今日这般边境动荡的困局?
只是事已至此,便是再骂旁人也并无大用,顾秉业沉思对策之余,不由得长叹一声,若是自己早知有今日之事,当初还不如听任秦王等人在北疆自行其是。毕竟与北戎临阵议和,虽是有逾制之嫌,但到底也能稳固边陲局势,不至于酿成更大的祸患。
想到此处,顾秉业忽然又想起顾霄霆等人当日在与北戎交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