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十五年对于大唐是一个好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大唐收复了蜀地和楚地,但对于契丹,特别是耶律阿保机来说却不是什么好年。
因为在这一年,耶律阿保机先后损失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契丹神册三年七月,即大唐天佑十五年七月,耶律阿保机同族兄弟、心腹大臣、契丹开国功臣之首的耶律曷鲁病逝,享年四十七岁。阿保机闻讯后惊悸悲痛,久久不能平复,下诏停止上朝三日,所赠助丧财物远过其他臣子所能享受的。
这还只是开始,同年十二月,契丹国舅、被耶律阿保机比喻为手的萧敌鲁病逝。
接连损失两位得力的心腹大臣,对于耶律阿保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对于韩知古等一众汉人大臣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耶律曷鲁和萧敌鲁的去世,他们这些汉人官员愈发受重用。
不仅是韩知古,还包括康默记、韩延徽、卢文进、王郁等人,都得到了不同的重用。
其中韩知古最为受重用,因为他是从小被奚族俘虏,后来成为述律平的嫁妆到了契丹迭剌部,算是契丹化比较彻底的一人,同时又从小学习汉文化,
在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的支持下,一时风头无两。
康默记、韩延徽等人都是中途投靠契丹,虽说耶律阿保机倚重汉人,但以述律平为首的契丹贵族可就不这么看了。只是耶律阿保机在契丹内部有着独一无二的威望,所以其他人也没法反对,甚至把王郁、李存矩都安排在了太子耶律倍身边辅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耶律倍也是推崇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因此不被述律平所喜,只是目前并未表现出来。
韩知古目前是彰武军节度使,拱卫上京以南的区域。
在彰武军节度使以南,契丹侨置卢龙节度使,依然以卢文进为节度使,作为对抗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前线。
“启禀韩帅,这是我们的探子传回的情报。”
韩知古在书房看书的时候,一名亲信拿着一封密信走了进来,恭敬地放在他的面前。
韩知古听闻当即放下书接过密信,在看完密信的内容后这才大松一口气。
“还好。李唐安东都护府最近一两月可有军队大规模调动的迹象?”得知李唐朝廷那边并未有调军北上,韩知古大松一口气,担心的也就安东都护府了。
安东都护府可谓是契丹南下的重要阻碍,他们在安东都护府安插了不少暗探,同样李唐也在他们境内安插了暗探。这种事双方都知道,只要做的隐蔽不要被发现就行,被发现就自认倒霉吧。
“回韩帅,安东都护府这边并无异常。我们是不是多虑了,渤海国那边我们都是在冬季布局,那么大的雪,唐人不可能察觉才是。而且我们跟唐人签订了和约,难道唐人敢撕毁合约?”手下人觉得韩知古小题大做。
“小心无大错。唐人跟蜀国也签订了和约,最后还不是出兵攻占了蜀国?所以不要把和约太当一回事。
之所以签订和约,只是各取所需,双方都不想开战。只是如今李唐已经占领蜀地和楚地,实力大增,若是真的让李唐一统南方,我契丹就危险了。
我契丹对渤海国布局已久,必须趁着李唐没有反应过来前占领渤海国,这样我契丹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南下跟李唐作战。”韩知古在心中就没把自己当做唐人,自认为自己是契丹人。
只不过契丹这边并不是所有人都当他是自己人,对此他也清楚,所以做事很小心,即便是有耶
律阿保机的信任。
不过如今耶律曷鲁和萧敌鲁去世,他也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前往中枢任职。但他需要大功,这样他才有机会更进一步。
“韩帅英明,不过唐人刚刚结束在南方的作战,短时间应该无力北上才是。”亲信分析着局势。
“那样最好,把这封密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上京,交由陛下。”韩知古把密信装好,重新上了火漆,这才交给手下的人。
手下的人把信件拿好走出书房后便看到了迎面有一人走来,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张刺史。”
来人是霸州刺史张希崇,本来也是唐将,原来是刘守光的部下,后来李存勖率军攻占幽州后,张希崇也成为时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的部下。
在之后幽州一战中,张希崇驻守的城池被契丹攻破,进而成为俘虏。被俘后的张希崇并未被杀,因为他是文人儒生的身份,得到耶律阿保机的器重,很快就担任元帅府判官,后来调任霸州刺史,成为韩知古的麾下。
耶律阿保机对于汉人文士出了名的重视,韩延徽、康默记都是如此。张希崇早年也是文人,只是因为刘守光不喜文人,他
才弃文从武,做了军中将领。
也正是因为有耶律阿保机的器重,他之前才能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担任一州刺史。
不过霸州并不大,也就是以前的营州,境内的百姓多为投降契丹的奚族和从幽州等地略来的汉人,总共加起来只有一万多户人,倒是不多。
张希崇瞥了一眼这韩知古亲信手上的那封密信,视线很快就转移到对方脸上,“韩帅可在书房?”
“回张刺史,韩帅正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