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大唐跟契丹腹地相距甚远,反倒是毗邻东奚以及黑车子室韦。臣认为可以骑兵为主力,攻打东奚和黑车子室韦,逼迫这两方归降我大唐,就算是不行,也要削弱这两股势力。
尤其是东奚,这是契丹最大的盟友,他们肯定不愿看到东奚改投我大唐。
此时朝廷不适合跟契丹全面开战,若是在这种情况下渤海国还不能守住国土,那渤海国也没有扶持的必要。”李存璋提出了他的建议。
“陛下,臣也以为此时不应大打国战,朝廷需要休养生息,小规模战争可打,大战最好能缓上一两年。蜀地、楚地新近归附,蜀地还不时有叛乱发生,此时不适合开启国战。”有了李存璋这个建议,赵观文也找到机会劝谏圣上。
他知道圣上既然提这事,肯定是有些想法的。此时朝廷虽说几近一统,东南沿海之地依然未收复,虽不影响大局,但此时开启国战,仍会带来一些麻烦。
“陛下,臣以为枢密使之言可行,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东奚和黑车子室韦,断掉契丹两臂,也能削弱契丹的实力。
为了确保出其不意,臣以为可以只出动骑兵突袭,
定能斩获颇丰。若是陛下相信臣,给臣两万骑兵,定能为陛下拿下东奚和黑车子室韦。”李嗣源立即起身主动请缨。
李柷微微一笑,抬手安抚李嗣源,“雁门郡王言重了,朕自然相信爱卿,可只是突袭,何必麻烦雁门郡王。”
李嗣源听闻有些失望,他算是明白,自己这回了朝廷,轻易不可能外出领兵了。
虽然早有猜测,可一次次主动请缨被拒,心中之郁闷可想而知。
一旁的郭崇韬趁机开口建议,“既然陛下决定策应渤海国,臣以为可从安东都护府、大同都督府和安北都护府抽调三到四万骑兵,另从驻守太原的左卫和驻守魏州的左神策军抽调一万禁军骑兵北上。
四到五万骑兵,足以攻破东奚和黑车子室韦。”
郭崇韬也不是死脑筋,起码在圣上面前是如此,见圣上决议出兵,他自然不会阻挠。
目前黄河以北有三支禁军,分别是驻守太原府的左卫、驻守河中府的左羽林军和驻守魏州的左神策军。
这也可以看出大唐的防御重点,北边重点以河东为屏障,所以在这里配备了两支禁军。
至于河北之地,因为地势平坦,不便防
守,一旦契丹攻破安东都护府,就能直接杀到黄河北岸。大唐在这里囤积再多的兵力也没什么用,在平原上面对庞大的骑兵,很难取胜。
所以在河北道,大唐是以镇州、赵州、魏州等上州为防御重点,加固城墙、屯计粮草,然后据城而守。河北最后一道防线就在魏州,加上魏博故地兵变之风盛行,所以干脆在这里驻守一支禁军。
朝廷目前十二支禁军,三支在黄河以北,七支在河南道,一支在关内道和安西都护府,一支在江南。
可见大唐的防御重点依然是以中原和北方为主,但因为北边有三大都护、都督府,实力并不弱。西边有安西都护府,南边有镇南都督府,都算是各自的保障。
“这倒是可行,不过安东都护府那边不要抽调太多骑兵,以免被契丹趁机攻入安东都护府。
这样吧,从安北都护府抽调五千、大同都督府抽调一万,安东都护府抽调一万五千,加上一万禁军骑兵,应该能攻破东奚和黑车子室韦。为了不削弱北部边关的防守三都护、都督府可以抽调从境内各部族抽调部分骑兵参战。
因为是突袭,这四万骑兵必须配
备双马。”李柷想了想,便做了决定。
“陛下,臣以为还可以让安东都护府派出一支偏师出榆关,做出攻打契丹锦州、霸州的架势,以此麻痹契丹,便于掩护主力攻打东奚和黑车子室韦。”李存璋再提了一个建议。
李柷点头答应,“这个主意不错,具体出兵多少,让安东都护府自信决心,但要确保安东都护府的安全。
出兵之事暂且这么定下,如今草原大雪尚未融化,契丹也未正式攻打渤海。等契丹出兵渤海的消息传来时,我们再进攻不迟。”
李柷不傻,答应渤海国求援是一回事,什么时候出兵则是他说了算。等契丹攻打渤海国的消息传来,起码也得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可能要两月,这个时候契丹想要撤兵就不是那么容易,也能给朝廷突袭东奚和黑车子室韦提供机会。
因为并不是国战,所以军队方面并没有大规模的调动,连粮草也是如此。无论是大同都督府,还是安东都护府都囤积了不少粮草,此次只不过是出动四万骑兵突袭,所以没必要大张旗鼓,知道消息的仅限于少数人。
军中除了两支禁军的大将军外,就是三大都
护、都督府的一把手知道这个消息。之所会在安北都护府和大同都督府抽调一万五千人,就是因为不引起契丹探子的注意,以免引起察觉。
别看这两年大唐和契丹的边境并无战事发生,偶尔有边境冲突,也基本不会扩大。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在年前,契丹就派出了一支商队前往大唐,为了不引起过多怀疑,主要以契丹境内的汉人为主,主要打探大唐是否有大规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