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知道自己无权逼迫李严交出那些信,但也大致知道了圣上的想法,也就不在此事上多问,“王宗弼希望我们派一人去成都府商议具体的投降事宜,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杨凝式见状笑着说道,“这个任务只能由李宣慰使去。郭都统是大军统帅,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以身犯险;李副都统和赵大将军是武将,商谈投降这种事恐怕是力有未逮,而且两位也不知道劝降蜀国的底线和条件,也不合适;下官位卑言轻,倒会让蜀国觉得我们没诚意。
所以只有李宣慰使最为合适。”
李严点了点头,对此他并没有打算拒绝,“郭都统,这个重任,本使当然不让。”
郭崇韬点了点头,目前看来,也就对方最合适,“既然李宣慰使主动要求前去,那就由李宣慰使去跟蜀国商谈蜀国投降事宜。此行过于危险,本都统也会派遣一支军队护送宣慰使。
两位副都统,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靖对此事并不热衷,此时去蜀国又不是羊入虎穴,更像是虎入羊群,哪有危险可言?
倒是李存敬对此事颇为上心,便看向李保衡,“李都督,我记得你麾下
有个副指挥使叫陈平,甚是勇猛,之前攻打阳安关,就是此人从缺口处攻入关城的吧?
他的伤势如何?不如让他带着一队人马护送李宣慰使去成都府。”
李保衡当即回道,“回副都统,此人伤势并无大碍,这些日子已休养如初,既然副都统有意让他去护送,末将自然应允。”
李存敬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李严,“宣慰使,这位陈平或许你不知道,但他却是天佑十一年阻止贼子温韬盗掘昭陵的功臣,而且长得魁梧有力,又擅长使陌刀。
让他带着一个团的兵马随你去,护卫你安危应无问题。”
李严对此行的安危并不觉得什么,所以谁护送自己都行,“既然李副都统推荐此人,本使就多谢了。”
当天,李严就在陈平等近千骑兵的护送下前往成都。
他们的大营在绵州,距离成都大约三百里,因为众人是骑马而行,所以只用两日便抵达成都。
而对于李严一行,沿途的蜀军根本不敢阻拦,或许是因为得到了王宗弼的授意,也或许是被唐军的强大吓到了。
从开战到现在只有一个半月,但唐军却势如破竹,攻陷了半个蜀国,剩下的蜀军
自然怕。
……
“小王王宗弼见过李宣慰使。”
成都城外,王宗弼再次看到李严时,态度变得十分恭敬,甚至有些卑躬屈膝的意思。
几个月前,这位还是蜀国的巨鹿郡王,掌握蜀国军政大权,如今却是此等模样,让李严也有些唏嘘不已。
李严骑在马背上对王宗弼淡淡回了一个礼,然后看向他后面的官员,好奇问道,“这些人就是蜀国的一众朝臣?都在这里?”
王宗弼见李严连马都不下,心中有些恼怒,可此时他又不敢得罪对方,一脸谄媚地解释,“宣慰使明鉴,这些都输蜀国的朝臣,九成以上都在此地。剩下的小王认为罪大恶极,就暂时关押在了城中。”
李严点了点头,然后对着那些朝臣大声说道,“诸位不用担心,蜀国的安康长公主是我大唐的贤妃,这意味着蜀主王衍是我大唐皇帝妻弟。只要你们配合我大唐接管蜀地,吾皇便不会株连。”
或许是担心这些官员害怕,李严当即开口安抚。正好这些官员在,不然等后面专门集结起来恐怕还不易。
主要还是大唐在灭伪梁和平定杨吴后杀得太狠了一些。
杨吴那边其实还好
,杨吴宗室都是徐温杀的,大唐可没胡乱杀。而伪梁那边却是杀得血流成河,连最终被流放的那些伪梁重臣也都死于马匪截杀。
对于此事,朝廷虽有意淡化,但仍在一些小圈子里传开,蜀国肯定也听说了此事,自然担心大唐灭蜀后也这么干。
“大唐真的不会株连我等?”人群中有人突然高喊。
李严也未去看是谁开口,而是笑着回答,“那是自然。前提是诸位没有做伤天害理,没有做有损我大唐之事。蜀地平定后,我大唐也需要你们治理此地,自然不会出尔反尔。”
听李严当场保证,不少官员放心多了,不就是换个皇帝吗?反正王衍也是个昏君,换了也好。
王宗弼听闻却是有些着急,连忙劝着李严入城。
可看到李严身后的军队也要跟着入城时,有将领提出质疑,“李宣慰使入城即可,军队还是留在城外吧!”
护送李严的唐军并未出声,但陈平却是默默从马背上取出陌刀,右手持陌刀,配上那魁梧的身躯、凶狠的面容,拦路的蜀军有些胆寒。
在陈平身后,那些士兵也默默地把手放在了武器上,一时间气氛有些剑拔弩张。
李严见状,然后笑着对王宗弼介绍着陈平,“巨鹿郡王,这位你或许不知,阳安关就是这位陈副指挥使带着军队攻破的,王宗勋的那一万大军也在他的追击下,溃不成军,巨鹿郡王确定要阻拦他们进城?”
他这话看似在询问,言语间的威胁意味十足。若是说之前他出使蜀国是态度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