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佑十五年七月十七日,此时距离唐军出兵已经五十几天,而唐军已经杀到了距离成都府不足三百余里的地方。
看到王宗弼遣人送来的那封以王衍名义的国书,郭崇韬有些心动。
“诸位以为该当如何?蜀主已经遣人来商议投降事宜。”郭崇韬环顾四周,心中颇为得意。
他已经知道符存审和药彦稠部受阻于遂州和普州,无法寸进,这对他来说依然是好消息。这个时候他自然是想尽快入城,把灭蜀的功劳收归己身。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此时的成都府已经被王宗弼掌控,王衍被软禁于西宫,如何能发出这封国书?”李存敬听闻提出了质疑。
“自然是王宗弼的意思,想来王宗弼之前便做了投降的打算,所以才软禁蜀主,想要以此作为筹码,谋取更好的结局。
按照本都统的意思,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们都可以暂且答应。当务之急是拿下成都府,到时候这灭蜀的功劳才会在我们身上。”
说到这里,郭崇韬看向李存敬和赵靖,希望能得到这二人的支持。
李存敬听闻有些心动,灭蜀之功可不小,想到这里他便附和郭崇韬的提议,“李某觉得郭都统言之
有理,当务之急是拿下成都府,至于如何处置蜀国宗室及大臣这些,还需圣上做主。只要王宗弼不提出过分的要求,可以暂且答应。”
见李存敬支持,郭崇韬又看向赵靖,后者却是不买账,反而看向李严和隋云二人,“李宣慰使、隋副指挥使,在出征前,圣上可有指示?”
赵靖执掌左龙武军,之前也驻守过宫城,深知圣上的秉性,这种大事绝对提前有吩咐。此次伐蜀,圣上不仅派了宣慰使,还有锦衣卫的副指挥使,可见肯定是有事先安排的。
特别是隋云这个锦衣卫副指挥使,若只是为了给伐蜀大军提供情报,派其他人来也行。更何况锦衣卫在关内道和蜀国都有分支,何须一个颇受信任的副指挥使亲自来。
听赵靖这么一说,郭崇韬疑惑地看向李严和隋云,眼神在二人身上流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同样,作为宣慰副使的杨凝式也是如此。
何瓒并不在这里,他留在了兴元府善后,主要还是为之后复设山南西道做准备。蜀国也有山南西道,但是比大唐之前设立的小了很多,之前的山南西道最多时可是下辖十七州,包括集州、通州、渠州都属于之前的山南
西道。
何瓒是户部侍郎,有这个经历对于接下来的外放有很大的帮助。
从户部侍郎直接接任六部尚书很难,一般要去从三品过渡,可能是担任府尹还是上州刺史。如今其负责山南西道的重建,可以积累一些经验,刚好大军的粮草军需在兴元府,何瓒处理这里正好擅长。
李严看了一眼隋云,再看向郭崇韬几人,有些犹豫,思忖了一会儿才开口解释,“出发前,圣上的确有交代,可如今蜀国未定,本使却是不好提前告知。其实本使也不知道具体交代为何,一切都得等大军进入成都后,本使才能拆开。
而隋副指挥使那边是否有圣上的交代,本使就不清楚了。”
郭崇韬听闻,脸色不太好看,这样一来,他就不能胡乱答应王宗弼的条件,谁也不敢保证圣上的打算是什么。
想到这里,他又看向隋云,这位不会也担负着圣命而来吧?
见众人看向自己,隋云露出笑容,连忙解释着,“都别看我,善后事宜是李宣慰使负责,锦衣卫可不管这事,我只是负责提供情报并如实把前线的事情汇报给圣上,其他的事情跟我无关。”
听到隋云的话,郭崇韬的脸色更难看了
,这意味着除了自己这些天传回去的奏报,隋云这边也送了不少前线战事的奏报回去。
郭崇韬顿时垮着脸看向隋云,“隋副指挥使,这件事为何之前不向本都统说明?”
隋云惊讶地看向郭崇韬,一脸无辜地解释原因,“郭都统,这是锦衣卫的事情,锦衣卫直属于圣上管辖,无论是内阁,还是枢密院都无权管辖。”
他的表情看似是服软,但话语上却是态度明显,那就是你郭崇韬指挥不了锦衣卫。你可以从锦衣卫这里获取蜀国方面的情报,但不能干涉锦衣卫的内部事务。
在隋云这里吃了一颗钉子,郭崇韬只能把目光转向李严身上,“李宣慰使,如今涉及蜀国投降的事宜,圣上关于蜀国投降后处置的旨意,本都统认为现在就可以拆阅。
圣上虽说要等大军进入成都,可如今大军随时可以入城,若是有圣上的旨意,我等也好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做。”
见几人都看向自己,李严犹豫了一会儿,无奈之下只能从怀中掏出几封信件,找到一封关于处置蜀国君臣的一封信。
而看到有几封信,几人都很好奇那些信都是什么内容,李严拿出的那封信,只是其中一封而已
。
虽说李严决定提前拆阅其中一封信件,但他并未第一时间交给郭崇韬,而是先自行在一边观阅。没一会儿,李严便把信上的内容看完了,并把信放入信封中,然后放入怀中。
郭崇韬见状有些疑惑,连忙追问,“信中都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