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1章 迁都(1 / 3)

此时,许高丽和倭国的网友都是带着羞耻又好奇的心态在收看这一期的典藏华夏的。

朱棣在位时候的明朝,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特殊的存在。

尤其是高丽,尽管在唐朝的时候他们也被征服过,但那已经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久远。

而明朝不一样,距离现在也不过才六百多年,也是距今他们被征服的最近的一次。

更为特殊的是,朱棣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征服了他们。

永乐时期的明朝,是近千年来汉人王朝唯一一次成为东亚霸主的朝代。

画面中,朱棣召集了朝中重臣。

他作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而这项决定,甚至能够决定明朝乃至汉人的命运。

“诸位以为,将京师迁到燕京如何?”

朱棣扫视着他们,沉声问道。

闻言,大臣们都抬起头来,惊愕地看着朱棣。

燕京,乃是大明的军事重镇。在拥有强大兵力的同时,也时常面临着外敌的侵扰。

元朝将都城定在燕京,那是因为北方才是他们的大本营。

虽然现在元朝已经覆灭,然而瓦剌、鞑靼依旧不时侵扰大明边境。

当初朱元璋将军事能力最强的儿子朱棣分封在燕京,目的就是让他去防备外敌入侵的。

而对于中原文化来说,不管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中心,无疑都在南方。

不管怎么看,选择燕京作为都城都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陛下,万万不可!”

一位大臣连忙说道。

“哦?有何不可?”

朱棣挑了挑眉,问道。

“一国都城,龙盘凤踞,最首要的就是安全和稳定。迁都燕京,等同于将脑袋悬在刀口,国将不宁啊!”

那大臣恳切地劝说道。

“朕不到二十岁,就能把蒙元打得落花流水。一群丧家之犬,打打秋风尚且有胆,就算朕迁都京师,借他们十个胆子他们敢大举入侵?”

朱棣轻蔑一笑,不屑地说道。

“这……”

要是朱允炆敢说这话,大臣们会毫不犹豫在心中大吐口水。但朱棣说这话,这天底下还真没有人能反驳地了他。

“陛下,燕京民生凋零,不管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处于极为虚弱的状况。如果迁都燕京,难免就需要从南方向北方运输钱粮。如此一来,糜耗多矣。”

另外一名大臣也站了出来,沉声说道。

“那就开漕运,海运!”

朱棣毫不犹豫地说道。

迁都这么重要的事情,朱棣不会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陛下,这是何苦来由?应天府民生繁荣,农业发达,况且有黄河、淮河之险。太祖皇帝定都应天府,自是有多方面的考虑啊!”

大臣们苦着脸,不理解为什么朱棣要折腾。

朱棣站起身来,背过身子看着墙上的大明防卫图。

“北方之地,苦矣。”

朱棣长叹一声,让大臣们都愣了一下。

“自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异族,这里先后被西夏、金国、辽国、元朝统治。汉人大量南迁,留在那里的,要么是无能为力迁徙的穷苦百姓,要么是异族后裔。到现在,这块地方上的百姓,还能与我们同心同德吗?”

朱棣回过神,眼神紧紧盯着他们,质问道。

大臣们神情都有些恍惚,无法回答朱棣这个问题。

可能,对于现在的多数北方百姓来说,只要有一片地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已经不在乎谁主中原了。

“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先帝晚年,也有过迁都的想法。”

朱棣笑了笑,说道。

他口中的先帝,自然不会是建文帝。

朱棣即位之后,硬生生地抹去了建文年号。朱元璋只当了三十一年皇帝,却有了洪武三十五年。

“当年,先帝命朕的大哥前去巡抚长安,便是动了迁都长安的心思,只是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长安已经没有条件作为都城了。”

朱棣坐了下来,缓缓说道。

大臣们聆听着朱棣的讲述,陷入了沉思。

“燕京,虽然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京师选址,然而却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燕京以南,是自古以来汉人传统活动生存区域。以北,是瓦剌和鞑靼。东北,是辽东地区。”

“将京师建在这里,大量汉人都会跟随着迁入北方,促进交流,北方百姓对汉人血脉的认同感以及对北方的控制也能得到加强。等到将蒙古都收复之后,燕京也就有了屏障。届时,近在咫尺的京师也能够对蒙古实现有力的控制。”

朱棣深吸一口气,将他内心的欲望全都倾泻了出来。

是的,收复。

元朝承认自己是中原王朝,而朱元璋也承认了大明是元朝的接继者。那么,拿回曾经属于元朝的疆域不是收复是什么?

朱棣大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古以来那就是大明的领土!

他的脸上和身上满是自信和野心!

他当这个皇帝,就只有他主动出击的份,没有被动挨打的道理!

既然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