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韩璎折腾这一出,村里人吃的营养跟得上,今年地里收得快,里长组织去县衙排队交粮食时,稻花村的村长,瞅着自己村子的壮劳力依旧是精神的壮劳力,瞅着别人村子的壮劳力,只能称之为劳力。
心里对老韩家满意极了,觉得自己村子里的人壮实,精神头足,自己跟别的村长唠嗑都倍儿有面子。
尤其今年交粮食时,老韩家出了一头牛,给村子里拉东西,那更是走路都生风。
瞧瞧,有几个村子里趁牛的?有牛也是公家的牛,一个里轮流用。
哪像他们稻花村,一个村就能有自己村的牛的?
老韩家人今年秋收身体养的好,干的活儿又快,自然心里和面上都乐呵呵。
更令人乐呵的是,收完稻子有一日,孙氏和韩璎一起洗猪大肠,往日手脚麻利啥活儿都不惧的孙氏,居然刚洗上一小会儿就开始呕。
韩璎也是有常识的人,瞧着孙氏胖起来的红润脸庞,忽然福至心灵,把河边的东西收拾收拾,也不洗了,拉着孙氏就回家。
强硬地按着孙氏坐在一旁休息,自己跑去地里找还在捡稻穗的韩大郎,让他赶紧去请大夫。
韩大郎听说是孙氏身体有恙,连忙把装了一半稻穗的筐扔下,连跑带颠的赶去七里村,把老大夫背了回来,路上差点卡倒。
到家一看,孙氏好端端地坐着,甚至还有闲心挑豆子,韩大郎一下子就放下心来,拉着老大夫给孙氏把脉。
七里村的老大夫扶着帽子,落在地上,可算好好地喘了口气。摇头晃脑地按着孙氏的脉搏,收手时,看了看孙氏焦急地脸。
环顾老韩家人一圈,盯着韩大郎一脸迷茫的脸庞,笑咪咪道:“恭喜你啊,韩大郎,两个多月了!”
韩大郎琢磨了一下,老大夫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突然,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唰”地一下,扭过头去盯着孙氏,一动不动。
韩大郎傻了,可老韩家剩下的人没傻啊,钱氏赶忙从袖子里掏出准备好的铜板,让韩老头递给老大夫。
给老大夫装了一篮子鸡蛋菜蔬,又仔细地问了问孙氏的保养问题。客客气气地让韩二郎把老大夫回了家。
别说孙氏激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钱氏都乐得在院子里走了两圈。
看韩老头背着手要往大门外走,钱氏知道他什么德行,赶紧拉住他,道:“出去先别瞎说,自己家人知道就得了,怎么也得过去头三个月再出去显摆。”
韩老头咧到耳根的嘴角一僵,把衣袖从钱氏手里抽出来,道:“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儿,我这会儿是要下地捡稻穗去,谁有功夫跟他们扯皮。晚上多做点好吃的啊!”
“行了,你赶紧该干啥干啥去。”钱氏一挥手,放韩老头走了。
按时间算起来,孙氏这是喝完济世堂陈老大夫开的药,就有了身孕。
这些日子收地,每天在地里干活儿,身体没被累坏,反而这一胎稳稳当当地待在肚子里,钱氏一阵后怕,又感觉庆幸,连忙拉着孙氏在家里拜了各路神仙保佑。
而后拉着孙氏细细叮嘱:“大郎媳妇儿啊,你就稳住身子,哪里不舒服赶紧跟娘说,要不就跟大郎和小娘说,千万不要自己闷着。”
“今儿开始,地里的活儿你就不要去了,尽量少弯腰,重的东西也别拎了,喊一声,家里这么些人呢,谁都能过去搭把手,可千万别逞能,这头一胎得坐稳了,头一胎坐不稳,往后身体落下毛病了更不好怀。”
钱氏拍着孙氏的手背,继续道:“听娘的啊,虽然娘和你爹盼孙子盼了挺久了,但是毕竟孙子还没见面,你嫁来老韩家这么些年,虽然跟着受了很多苦,干了许多活儿,但在娘心里,你的身子骨好了,比什么都强。”
“你爹没在家,娘跟你说,娘当儿媳妇儿的时候,被你奶奶磋磨得够呛,怀大郎二郎时候没养好,坐月子时候更是劳累,落下了病根儿,现如今你娘我当了婆婆了,可不能让我儿媳妇儿也走我的老路。”
钱氏回忆起早年间的日子,眼眶微红,抓着孙氏的手絮絮叨叨,孙氏心里热乎乎地听着,韩璎也坐在她的小板凳上拄着脑袋听。
钱氏声音温温柔柔:“那会儿老韩家有些家底,没前些年这样穷得满兜翻不出两个铜板,唉,不说那个了,总之娘不能让你当了老韩家儿媳妇儿,还让你寒了心。”
韩璎认同的点点头,看来她娘年轻时在她奶奶手里吃了不少苦啊,可惜她穿来之前她奶奶就去世了,不然还可以跟这老太太唠唠,啥原因呢?钱氏这么心善的人都忍心磋磨?难道这就是善良的人容易被人欺负?
总之,钱氏从这一日开始,揽了家里大部分活计,只让孙氏干着轻省的,比如坐着烧火,挑豆子,就连衣服都不叫她去洗了,要是孙氏非得洗,就烧了热水兑着洗,不叫她沾凉水。
村子里有几个儿媳妇儿有孙氏这待遇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有那个对风吹草动敏感的婶子,见平日里手脚麻利的孙氏不下地干活了。又仔仔细细地盯着孙氏瞅了一番,暗道这是有了。
不过老韩家没对外说,她们也就没到处嚷嚷,只跟几个交好的凑在一堆儿,吐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