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九十四章 群贤论义理(4K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 群贤论义理(4K4)(3 / 3)

柳下惠、少连得以出仕为官、荫泽百姓、为国分忧,然而他们也不得不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终身都未曾受到重用。

而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也合乎权宜,但虞仲、夷逸弃太王而去,这又犯了不能从一而终的过错。”

子路听了,又问道:“那您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闻言,只是摇头:“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只知道,君子为人处世,没有什么一定可以,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可以,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就应当去做。

当初先君伯禽即将去往鲁国就藩,临行前周公嘱咐他说:

‘身为君子,不应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也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由此可见,就连周公也明白,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啊!

傅说是个穿着粗麻布衣服、戴着镣铐的罪犯囚徒,然而却能辅佐武丁凝聚人心、归服万邦。

管仲二仕其主、奢靡无度,却能辅佐桓公称霸天下。

晏子拒绝为君死难,但齐国的百姓爱戴他就好像爱戴自己的父亲。

当初晋灵公无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从台上用弹弓射人取乐。膳夫炖熊掌没有炖熟,灵公就下令将他杀死,还把尸体装在篾筐里,命令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以此炫耀他的权势。

赵盾为此多次进谏,晋灵公因而厌恶他,于是便派鉏麑暗杀他。

鉏麑天未亮时便赶去,发现赵盾卧室的门已打开了。

他看见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便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鉏麑退出来,叹息道:‘不忘记恭敬,这真是百姓的主啊。刺杀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

于是便撞死在了槐树上。

赵盾先后三次遭到晋灵公的刺杀,依然能够坚持向他劝谏,并因此得到晋国百姓的支持。

然而像是他这样的贤能大夫,却被冠以弑君的名声。

晋灵公准备发兵杀死赵盾夷灭赵氏,而赵盾的族弟赵穿则率军反攻,最终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于是赵盾没有走出晋国的国境,就回来再度做卿。

于是太史董狐就记载说:赵盾弑其君。

并将这件事在朝堂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的。

董狐却回答说:您是正卿,但逃亡时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也不惩罚凶手,弑君的人不是您还是谁?

赵盾只能叹息说:欸!《诗》说: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因为怀恋而给自己带来祸患,这恐怕就是说的就是我吧?

董狐,是晋国的好史官,据事直书而不加隐讳。

赵盾,也是晋国的贤大夫,然而却因为法度而蒙受恶名。

难道是董狐或赵盾错了吗?

他们二人也不过都是奉公行事而已。

只能说赵盾太过可惜,要是他走出了国境,就可以避免背上弑君的罪名了。

但难道可以因为他弑君的恶名,就说赵盾不是士人君子吗?

如果他不是君子的话,又是怎么得到民众的拥护与喜爱,就连刺客也不愿伤害他的性命的呢?”

说到这里,孔子也免不了叹息道。

“仲由啊!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与其盯着某一个行为反复审视,为何不去结合他曾经的所作所为去判断呢?

如果予真的是个不仁不义的小人,那菟裘的百姓又为何会爱戴他呢?

如果他真的失去了士人君子的气节,那方才为何又有这么多人愿意替他辩解呢?

怎么能因为某些言论,便去指责他,说他失去了气节呢?

仲由啊!如此的做法,不是仁人君子所应该认同的行为啊!”

------题外话------

我是习惯性地想读者,找读者求月票。

而读者只是在寂寞的时候会想我,给我投票。

因为读者的一句话,现在连跟读者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谢谢你出现在我的本章说里,也谢谢你曾经的推荐票和月票。

——节选自《宰予日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