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平南下至此,虽已数日,但他仍清晰记得燕王接到太孙调兵公文那一刻的情景。
今年北平都司北伐的计划,其实早在岁末就已敲定。
新春伊始,各方就开始为北伐做准备。
然而,太孙的调兵文书突然到来,立即打乱了北平都司的既定部署。
以北平都司内将领为代表的,并不愿意南下出兵。
而燕王府的一派人马,则强烈支持燕王挥师南下,尤其是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的姚广孝。
起初,两方意见相左,争执不下。
作为初步妥协,北平方面决定派出万余步兵南下河南,算是对朱允熥的回应。
姚广孝等人虽不完全满意,但也勉强接受。
谁也没料到,燕王最终拍板决定,将万步兵转换成万骑精锐马军,且是来自北平都司麾下精锐。
这一举动,不仅让北平都司上下瞠目结舌,超出了姚广孝的预想,更叫冯永逸措手不及。
当天的北平,没有人知道燕王在北伐前夕,为何要调遣万骑精锐南下,呼应朱允熥的求援文书。
更令冯永逸意外的是,他本已定为洪武28年的北伐先锋,却被燕王亲自撤换,派来领这1万马军赴河南。
燕王此举,是真心响应朱允熥,还是因燕世子身在河南,抑或另有所图?
冯永逸无从知晓,只好懵懂中率军急行至邯郸城外的古辽驿。
“微臣古辽驿驿丞,拜见将军。”
驿丞毕恭毕敬,领着人至冯永逸马前,谨慎问道。
“未知将军率边军至此,我等能如何相助大军?”
他不敢深究这众多边军南下的意图,那已非他这小小驿丞所能触及。
驿站不论大小,此刻只需遵从军令。
冯永逸紧握缰绳,稳坐马上,随着马匹起伏轻轻摇晃。
他俯视着驿丞,微笑道:“大军途径,恐扰古辽,望驿丞海涵。我军将在此待命,难免多有打扰。恳请驿丞随我军入邯郸城,与地方官协调,免得军中无粮。”
冯永逸此行,因北征物资筹备紧张,携带粮草有限,沿途需各地官府接济。
驿丞哪敢有异议,连忙应承道。
“应该的,应该的。咱们古辽驿站虽小,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存了不少粮草物资。将军您率军刚到,我这就吩咐下去,为大军备上饭菜,还有战马所需的上等粮豆。”
“待将士们安顿下来,我立马前往邯郸县衙,向县令汇报情况,请他从县库调拨资源,满足将军需要。”
“辛苦驿丞了。”
冯永逸端坐马背,拱手示意,作为回应。
片刻之间,过万骑兵响应号令,纷纷下马,官兵引领马匹聚拢,划定营地界限。
利用古辽驿站储存的木材,加上砍伐周边树木,天黑前就建好了马匹围栏。
夜色中,一顶顶营帐悄然搭起,值夜的官兵匆匆用过晚餐,便开始在驿站周边巡逻。
传令兵在中军及左右翼营地间穿梭,汇总各营的最新动态。
邯郸县县令得知消息,傍晚时分急忙赶来。
同行的还有县衙仓库紧急调拨的数千担粮草,生怕供给不足引发这些边境军士做出掠夺地方的行为。
毕竟,兵过如筛。
尽管大明尚未至此地步,但朝廷军队仍旧不是地方官府跟百姓敢轻易得罪的。
谨慎的邯郸县令,为防万一,离城时已吩咐县丞联络当地富绅,随时准备捐助军需。
“今日先劳烦贵县,往后可能还需打扰,如有不便,请贵县及时提出。”
在古辽驿站外不远的野地,冯永逸携众将领,将送粮草的邯郸县令等人送到营门。
他满脸歉意,诚恳地说着。
县令连忙摆手:“各位将军昔日为国戍边洒血,到了邯郸,我们怎能让将军挨饿。”
县令言辞客气,冯永逸抱拳行礼:“那就再次劳烦贵县了。夜已深,我派兵保护你回城。”
话音未落,冯永逸招呼军官整队,准备护送县令返程。
县令还想推辞,但见部队已整装待发,只好满面堆笑,客套致谢后告别。
夜深人静,荒野中虫鸣阵阵。
营地之外,辽阔的草原上传来了清晰可辨的马蹄声响,那是护送邯郸县令返回的士兵们。
只是无人察觉,归队的人数较之前悄然增多。
当所有人悄然入营后,一名身形敏捷汉子迅速跃下马背,快步朝着中军大帐方向奔去。
帐内,冯永逸尚未就寝,独自一人借着古辽驿提供的桌案与烛光,挑灯处理军务。
听见帐外归来的马蹄声,他缓缓放下手中密件,目光投向那空无一人的帐门,心中若有所思。
直至董立轩那壮硕的身影映入眼帘,冯永逸心底依旧疑惑,何以这般威猛的汉子却拥有如此柔和的名字。
董立轩,这位改名换姓北上的战士,快步走近冯永逸。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本就健硕的他更添几分内敛的力量感。
双臂肌肉隆起,他恭敬行礼:“末将参见将军。”
冯永逸示意随意:“坐下来谈。”
董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