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意图行废立之事,当时就有许攸参与其中,后来事败,王允自杀,荀贞不知这许攸去了何处,搞了半天,却是潜伏在了京都,归藏在了袁绍的羽翼护庇之下。
看了这疑似许攸之人一眼,荀贞收回目光,品味他刚才的话,心道: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嘿嘿,嘿嘿,董卓这句话说得倒是不错。品味再三,忽然对董卓有了一点不同的观感,何退兵之有董卓这五个字却竟似是颇有舍我其谁之态
董卓的这整句话连到一起,意思可以理解为:你们这些朝廷大臣,衮衮诸公,不能辅佐王室,一心只争权夺利,内斗不休,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州郡反叛连连,现今又搞得京都大乱,连天子都流亡在外,你们还好意思说叫我退兵
荀贞受前世所看之书的影响,对汉末三国的士人们本是保有好感和敬意,可而今身在这个时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发现这个时代所谓的士人清流完全不像他想象的,其中固有很多清直忠义之士,如陈蕃如李膺如范滂如荀家诸贤等等,可更多的却是无能贪腐结党勾连之辈,黄巾起事天下大乱的缘故,士人多归咎於宦官,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并不见得。因了有此观感,他对董卓指责朝中诸公大臣的这句话却竟是颇起了共鸣。
而这共鸣一起,他对董卓的观感便难免会不由地随之出现一点点的改变了。
荀贞不知,在张让赵忠等杀何进前,张让等曾诘问何进:今你欲灭我曹种族,不亦甚乎卿言省内秽浊,说我等贪婪好财,为天下之害,那么我等且问你: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张让赵忠等在杀何进前,既然有底气问出这句话,那么就可见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那些所谓的名士清流士人领袖们,实际上比起宦官的贪婪来,却也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不管董卓的这句詈骂之话说得对或是不对,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舍我其谁甚至欲凭一己之力而扭转朝局的雄心壮志,当下之时,最要紧的还是得想办法把他逐出洛阳。
话说到底,即使董卓真的有舍我其谁匡扶王室扭转时局的壮志,但只凭他武人的出身,在士人为贵的时代里他就注定无法达成志愿,而董卓生长边疆,常与羌胡为伍,性格上又具有羌胡蛮夷这等未开化之族种行事残暴的一面,那么,他一旦达不成志愿,反而却成为天下士人共讨的对象,待到那时,他必然难抑愤怒,会不可避免地从壮志走向残暴这一面的极端,洛阳被烧百万生民流离的局面终会出现,所以说,无论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便荀贞对他的观感有点改变,逐他出洛阳这件事却依旧是荀贞现今最急迫想做的。
鲍信愤慨怒斥董卓,疑似许攸之人座上紧挨着荀贞坐的这人却忽然长叹了口气。
鲍信止声,转顾此人,问道:孟卓兄,何事长叹可是我说的不对
荀贞心道:孟卓
这两个字挺耳熟,不但前世有闻,今世亦有闻,只是一时想不起是谁。
这人摇了摇头,说道:无关卿事,我只是感叹朝局。欲言又止。
曹操与此人应是很熟,见他这般作态,笑道:孟卓,卿有何感叹,直言便是,何必如此
这人又叹了口气,说道:天子流亡城外,此本朝未有之事,董卓带兵入京,亦本朝未有之事,传国玺失,更是本朝未有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