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华姐妹乘坐马车,邓屠坐在车辕上,张淼和张平扮作随从护卫在后,车轮粼粼向城外行驶,驶往城南十里习家池。
建安二年,刘表在襄阳城中建学宫,以宋忠为五经从事,延请大儒为博士,开设州学,引得各地士子纷纷前来,很多士子不远千里从中原甚至从河北而来。
襄阳文教之风盛行,便是许都也无法比拟。
刘表身为荆州牧,对文教非常重视,延请大儒宋忠负责州学之外,他自己也亲自参与其中,定期举行文会,和士子聚在一起,谈经论典。
而举行文会的最佳地点,不是襄阳城内的学宫,而是城外的习家池。
大汉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便是习家池,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整治,现如今习家池楼台亭阁,花草园林,成为了襄阳有名的游玩之地,襄阳文会经常在这里举行。
路上车马不绝,多是前往习家池参与文会的士子及其随从,张淼一行混在其中并不显眼。
一行人到达白马山下时,被官兵拦住了,要核查身份才能放行。邓屠有邓舍给的请柬,自然通行无阻。
邓舍正穿着一身青色吏员官袍忙活着,看到邓屠一行时,忙和旁边人交代几句,然后迎了过来。
“阿仲,你怎么把姓张的小子带过来了?”邓舍把邓屠拉到一边,低声埋怨道。
邓屠摸了摸脸上的刀疤:“他提出要来,这点小事我怎好拒绝?”
来都来了,邓舍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这样也好,等丽华见识了荆襄的英杰,姓张的小子自然不会入她的眼睛。”
邓丽华下了车,在她后面又下来一个女子,年龄和她相仿,长的却差了邓丽华好多,正是邓舍的女儿邓嫣,邓丽华的堂姐。
这是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园林,虽然是深秋季节,景色依然是很美。
泉水从白马山涌出,汇聚成溪流入习家池中,围绕着习家池,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十多栋楼阁,山水,楼阁,形成了绝美的画卷。
而数以百计的长袍宽袖士子,博带峨冠,三五成群,点缀在画卷之间。
看着这一片祥和的情形,张淼都有些怀疑现在到底是不是乱世,而正在遭到贼众袭扰的湖阳等地仿佛另一个世界一样。
张平有些畏缩,看着那些士子,再看看自己短衣直缀的打扮,很有些自卑,自进入习家池后,一向多话的他不再言语了。
张淼当然不会畏缩,不过也没有多话,而是认真的看着场中情形。他很想知道孔明还有徐庶等人可在场中,但看了一圈,却没有找到长得像唐国强的人。
就在此时,悠扬的磬声响起,士子们纷纷向着池塘边的高台聚拢过去。
张淼和张平也跟着走了过去,就见四尺高的平台上,十余人正席地而坐,一个四十多的中年文士第一个开讲。
从身边士子的窃窃私语中,张淼知道这中年文士叫宋忠,是荆州牧刘表延请负责州学的五经从事。
张淼是历史系高材生,对汉末的历史也很熟悉,知道这宋忠是汉魏大儒,有很多著作。
宋忠声音宏亮,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着。张淼虽然是历史专业,但对古文并不算十分精通,只能听出他讲的是易经,具体内容却是不怎么听得懂了。
不过往四下看去,身边的士子们皆听得如痴如醉。
宋忠之后,先后数人开讲,皆是州学的博士,张淼没有再仔细听,而是仔细看着高台上的人。
按照位置尊卑,坐在最高位的当是荆州牧刘表,只见他约五十余岁,面色白皙清俊,高冠博带,卖相极佳,竟然是位老帅哥。只不过脸色有些苍白,隐隐有病容,估计身体不怎么样。
就是这样一个老帅哥,坐拥荆襄八郡,带甲之士十多万,却醉心文事,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这样的事情上,竟然没有一点争霸天下的想法,让人着实感叹。
就在张淼心中感慨时,身边士子们竟然欢呼鼓噪起来。
“怎么了?”张淼连忙问道。
看着张淼的打扮,短襟直缀,分明是从人打扮,士子们皆不愿理会他。
“王仲宣要作诗了,大家都很期待。”一个身穿麻布长袍的士子看不眼,低声对张淼解释道。
“王仲宣?”张淼愣了一下,不知道这是谁。
“便是高平王粲!”那士子继续道。
“哦,哦!”张淼顿时明白过来。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可是这个时代有名的才子!
“多谢兄台。在下湖阳张淼,敢问兄台尊姓大名?”张淼连忙道。
“在下徐庶,字元直。”那士子微微一笑,转过了头去。
竟然是徐庶!张淼顿时激动起来。
这可是穿越以来,认识的第一个三国名人!
有心继续攀谈时,台上那王粲已经开始作诗,张淼只能暂且按捺,等待文会之后再说。
台上,王粲正在吟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