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坊里的事情忙得火热,学馆那边,宋添再次来到馆主所在的松间亭。
为了能多待一会,他专程挑了下午下学的时间。
松间亭的门时常都是半开着的,感觉就像是谁人都可以踏足此地,却又无人敢随意进岀。
里面除了馆主并没有别的人住,宋添上前轻轻叩了叩,见没人应就推门进去了。
这处小宅院的结构简单清雅,前有正堂一间,左边是茶舍书房加一个茅草亭子小花圃,右边是起居室跟小灶房与杂物间。
正堂不宽,有桌有椅,墙壁上还挂着字画,看起来特别雅致。
宋添路过时抬头看了两眼,发现堂中新挂了一幅墨宝,那字迹洒脱飘逸,笔峰藏头露尾如行云般流畅。
他顿足看了一会,便听见茶舍里面传来李馆主的说话声。
宋添抬步过去,便见到一位青衫少年跟馆主对坐于茶舍中,一人问,一人答,正在解题。
那少年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年纪,小麦肤色,人不算高,看起来很干瘦,身上着的青布衣衫也洗得发白,边缘处还起毛了,一看便知是寒门学子。
宋添见两人讲得认真不好打扰,静静站在外间等候。
不多会,那人站起来了,对馆主拱手道谢,拿着纸卷出门。
他看见宋添愣了一下,拱手道:“宋兄,久仰大名,快进去吧。”
自己什么时候已经成名人了?
宋添作揖,因不知他的名讳也未说什么,见人离开很快转进去了。
“来了,坐吧。”
李馆主正在煮茶,随意跟宋添搭着话,就好像知道他会过来一般。
宋添想,松间亭半开的门扉怕是馆主有意而为之,专程迎他收的那些闭门弟子。
“先生近来可安?”
宋添简单招呼,坐下后很快便拿出自己所做的那篇五言小诗。
上次受到点拨,最近几日他只要得闲便会呆坐教舍或房中试写诗句。
如今这首宋添自觉满意,就是不知可有馆主所有说意境。
最基础的五言小诗,以景为意,秋为题,时下季节正合。
馆主心中默念一遍,只感淡淡寒意袭身,意境顿现。
不错,这孩子的悟性比他爹还要高,没有看错人。
李馆主含笑点头,宋添这首小诗他并没有什么好指点的地方,以后继续向这个方向进步,向七言跟词句方面扩展。
宋添这次并没有在里面待太久,很快就红着脸出来了。
刚刚给馆主夸了一夸,他心情激动澎拜。
“宋兄,可是得了夸赞?”
来到堂间,刚刚那位瘦高少年并没有离去,见他出来开口问道。
如果他请教的问题需要指点不会这么快出来,田茂如此猜想。
宋添敛了唇间的笑,上前拱手问道:“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我姓田名茂,宋兄不用客气,直呼其名便可。”
足足比自己高了一个头,却称自己宋兄,宋添不跟他客气都不行。
他淡淡一笑,之后问田茂在何班进读,平时感觉没见过这人,更没有听说过什么。
田茂笑着摇头,“我并非馆主学生,只是馆中杂役。”
他指了指靠在门外树下的扫帚跟簸箕,“平日里这一片都是我在清扫,馆主见我识字,给了我几本书,遇上问题也可以向他请教。”
原来他不是学馆里的学生,而是馆主的学生,怪不得身上穿着的并非学子衫。
宋添有些钦佩,这人来此处当差,却得到馆主青睐,想来是有什么利害之处。
两人站在那处新挂的墨宝下,先是聊了聊别的,后面又提到墙上那幅字。
这人虽说只是一个小杂役,可显然比宋添懂得多。
他不光知道这是谁人所书,还能说出一些听闻跟见识。
墙上这幅墨宝是难得的佳作,据闻书者乃是江南大才子,人已经过世多年,墨宝在世不多,市面上难得一求。
“陶先生的行书还不是最好的佳作,他的小楷才是精品,直至今日很多名家世族弟子都在用他的字帖。他的小楷写得力匀八稳,秀中带刚,乃少有的丹青妙笔,很得入仕科考学子们喜爱,只是真迹不可多得,像我们这些寒门学生,能得他一本碑帖也很不错了。”
田茂讲得眉飞色舞,宋添听得一愣愣的,很显然他接不上话,只得轻笑点头。
田茂淡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宋兄,你还小,以后多多努力便是。”
刚满十岁的孩子,也不知道有何本事得了馆主的看中。
田茂的口气有藐视之意,宋添听出来了,可他见识不如人,也没生气,拱手点头。
两人正准备外出,纪英又过来了,手里捧着一盆兰花,也不知是找馆主品兰还是教题。
很快田茂又跟纪英聊了起来,话题还是围绕着挂墙上那幅新墨宝。
宋添自知答不上话,说了声很快就走了。
他回到教舍,庞子默跟罗贞平正在课桌上写文章。
“宋添,这么快就回来了呢。”
庞子默搁笔,吹了吹墨迹让他帮忙看看。
为了年底的末考,这两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