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允准,才准上门?要怪也只能怪你今日不是休沐日了。”
“陛下病愈,今日临朝,我如何能休沐?”话说到这个份上,明尚书只好讨饶,转而道,“那也该留幼娘在家用晚饭的,好歹陪我吃顿饭再走。裴家住得又近,一时半会儿的就回去了。”
当然,若是觉得天晚了,不便行路,在家里住两天再走就更好了。现成的安乐居还好好地放在那儿,连收拾屋子都不必的。
“为什么不留?”明夫人反问一句,笑意却是越来越深,“女婿与幼娘一道来的,我说家中没人招待,让他晚些时候来接,他偏是不答应,一刻都离不开似的,只在幼娘的安乐居里看闲书。想来女婿也是好容易得了假,我也懒得做那讨人嫌的王母娘娘,少不得放人了。”
明尚书长叹一声:“真个讨人嫌。”这会儿却把当时心中对裴钺的几分满意尽数抹去了,转而关心起明棠今日归家所为何事。
“虞国公夫人前儿找人递了口风给我,打听咱们家阿琬呢。”以目光示意丈夫不许说话,明夫人继续道,“这样的勋贵人家,从前我自是不会考虑了,毕竟交往不多,不甚了解。可如今不是有幼娘么?我们家跟虞国公不熟,亲家家里对虞国公的家事自然要熟悉些,更别说那虞三就在女婿手底下当差了。”
“正好女婿放了假,幼娘打听到消息,自然赶着回来告诉我了。”
自然,用半个时辰说完话,剩下时间门叫了席面、又与女儿、孙女打叶子牌,乐了一天这种事就不必跟丈夫说了。
明尚书听完,眉梢微拧,问道:“虞国公夫人如何会问到咱们家阿琬身上?”
明琬翻过了年才十四岁,尚未及笄,如今商议婚事,倒不算早。只是明家与虞家素无交往,这突如其来的“打听”,倒让明尚书颇觉疑惑。
没记错的话,那虞三还差两年及冠,比阿琬大了足有三四岁,竟还未定亲?
这些事向来是明夫人管着,虞国公夫人托的中间门人也是明夫人亲自见的,此时不免细细分说:“说是早年间门有和尚批过命,那虞三不宜早婚,顶好是及冠后再成亲。虞国公夫人也想过先定下婚事,但虞三一团孩气,常常闹着不肯,虞夫人因疼爱他,也就由着他的性子了。”
“去岁秋猎,虞三得了差使,虞夫人瞧着他大有长进,又不似往常般闹着不肯娶亲,这才重提婚事。大约是见过我们家幼娘,喜爱她人品,想着‘养女随姑’的缘故,知道我们家阿琬年岁差不离,就来探探口风。”
明尚书摇摇头:“虞国公素来谨慎,虞国公世子也是个妥当人。若是那虞三不错,结一门亲事也还使得。”看了明夫人一眼,低声道,“只是明年又是春闱之年......”
他不提春闱还好,一旦提起,明夫人立时拍了下桌子,那声音不轻不重,在这无人的内室却是响亮得很:“再别与我提什么少年才子!”
见明尚书低眉敛目,果真不再提,她也就收了脾气,沉吟道:“总归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从前我带阿琬出去交际,也有人稍稍露过话风,不过是因为那意思不甚明确,我没考虑罢了。虞夫人行事也是果断,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了心思,立即就请了人来打听,才让她抢了个先。”
“反正阿琬年纪还小,也不是打听了那虞三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立时定下了。待我稍稍放些风声出去,再做考虑。”
如今皇帝也好了,又到了春天,少不了这家花会那家踏青的,带着明琬赴几场宴会,有意无意的,也就差不离了。
明尚书连连点头,十分叹服,故作小心翼翼给明夫人添了茶,叹道:“家中诸事,全赖夫人之功。”
堂堂阁老作此情状,明夫人禁不住一乐,把先时那几分恼意尽去了,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想起明尚书先前的话,心中疑惑又起:“元娘那里有什么事,你还没跟我说呢!”
明尚书立时喜上眉梢,抚须而笑:“元娘有孕了,已有月余。”
明夫人却是一时大怒:“这样大的事,竟到现在才说!”
说着已经起身,却是衣袖一抚之下带翻了茶杯,恰恰明尚书才添了茶,那水还是微烫的,浸透了衣裳,灼的身上也疼起来......
屋子里叮叮咣咣的响,自家夫人又惊呼出声,外间门的侍女们便是没得到吩咐,此时也是顾不得了,立即进了屋,服侍着明夫人换了衣裳,擦了药膏,又收拾了屋中狼藉,才陆续退下。
一番忙乱,明夫人原先的怒火也被浇熄了几分,见明尚书一脸愧色,心又软了,询问他道:“是亲家跟你说的?”
明尚书得了台阶,也就顺势在她身旁坐了,点头道:“说是昨日请了大夫,一切都好。”
明夫人自己就是三十有余的年纪添了明棠,焉能不知道这样岁数有孕的感受?一时又心急起来,叫来侍女和嬷嬷,一迭声吩咐开库房,要收拾药材等物,再命人往章府送帖子,要后日上门拜访。
长女有孕,明尚书自也欢喜,见妻子这样情状,想起章尚书的话,不禁拦了一拦:“这大半夜的,开库房何其麻烦?况且元娘初初有孕,你立即上门,一则有些忌讳,二则倒要劳动她接待你。依我说,当年那位窦大夫还在世,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