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重生之官路青云> 第57章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1 / 2)

我国历史悠久,上兵伐谋,以粮灭国的经典战例就记录在那些春秋典籍之中。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国家众多,所以攻杀之术千奇百怪。

齐国的管仲,就是一个特别擅长用粮食来杀人灭国的奇才。

齐王想灭鲁梁两国,但他们很强大,硬打会损伤惨重,怎么办?

鲁国人特别擅长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以轻薄舒服闻名天下,名为“鲁缟”,也叫做绨,梁国也会这种技术。

鲁缟之名气流传数千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这种布料被管仲盯上了。

按管仲献上的计谋,齐桓公声称自己非常喜欢鲁缟做的衣服,下令重金大量收购鲁缟,于是在齐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穿鲁缟的风气。

鲁缟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织鲁缟可获得暴利。

于是,鲁国和梁国家家纺织,大家拼命的生产鲁缟。

花同样的时间,生产鲁缟换来的金钱可以随便买到十倍的粮食,傻子才去种地。

13个月之后,管仲认为时机成熟,让齐桓公穿回普通布料,并下令全国之人禁穿鲁缟。

然后,管仲把齐国和鲁梁两国的边境给关闭了,禁止一粒粮食流出齐国。

鲁梁之君紧急命令国民去种地,但粮食不是一天可以生产出来的,缺口之大根本难以弥补。

很快,存粮耗尽,鲁梁的粮价暴涨百倍至一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才十钱。

24个月后,超过60%的鲁梁国民投奔到齐国。

36个月后,鲁梁的国君主动向齐国请降。

后来,管仲又大肆在莱、莒两国收购柴薪来炼铜,勾引两年之后又是一个反手断粮,导致莱、莒两国粮价暴涨37倍至370钱,两国国民为了活命,有十分之七都投奔了齐国。

28个月后,莱、莒两国的国君请降。

后来,管仲又以同样的计谋,收购代国的狐皮,收购楚国的鹿。

结果代国主动请降,楚国被迫签署召陵之盟,向齐国低头。

就这样,齐国兵不血刃的灭了五国,并迫使楚国臣服。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粮食,手里有多少黄金都没用。

薛明熟知其间历史,推古及今就可以知道,国家制定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性。

而某些别有用心的公知,却隐藏在文人学者的外皮之下,在某些特定时期,就会配合外国,大肆散播粮食进口论,攻击这条底线政策。

须不知,最擅长媒体操控的美丽国,也是这些公知眼中的灯塔国度,即便借着全球化的浪潮,把很多低端加工业都包给了外国,但仍然把核心命脉的产业全部留在了国内。

什么是美丽国的核心命脉产业?

高科技产业和农业。

利用高科技产品,美丽国可以源源不断从全世界获取巨额利润,用来购买低端工业品。

同时,美丽国还向农业投入了巨额财政补贴,并扶持所有可以提高农业产量的科技公司。

最终形成的格局就是制造业很弱,但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横行全球。

目前,世界四大粮商,有三个是美丽国的。

美丽国的某前顾问,曾经还提出建议,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放弃在小麦、大米和其它主粮的种植,集中精力生产水果、蔗糖和蔬菜这些副产品就好了。

如果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相信了,那这辈子都不可能摆脱被控制的命运了。

而眼前,借着五年规划的契机,各地方省市半数提及了类似的意见,究其原因,恐怕就不那么单纯了。

这其中可能有着别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澜,各地方省市有着被蒙蔽、被诱导欺骗的情况,毕竟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合作局面一片大好,谎言有了更好的时代背景土壤。

但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土地财政政策下,大力发展经济,依托于土地资源,是各省市最直接,也最有价值的手段。

人人争当先进是没错的,施政者积极行动,发展属地经济建设,这是没错的。

如果靠全国一盘棋,统筹国家安全的需要,来说服各地方省市,接受各自地理位置的角色定位,局部地区受受委屈,保证全局的整体利益。这样当然是可以的。

不过这样也必然会大大挫伤部分省市的积极性和百姓的感情。

薛明想把这件事办的更加漂亮一些。

梳理后世历史发展的脉络,以一个重生穿越者的先知视角,薛明敏锐地把握住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我国各地区的区位发展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如何因地制宜地规划其长远发展?

如果能回答好这个问题,那么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纲的时代,就能以最精妙的方式,实现破局。

薛明难以隐藏心中巨大的激动与兴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居庙堂之高,而定江湖之远。实为人生壮志的一大快哉。

于是薛明将心中所想,与李司长进行了一次深入汇报后,整条大船都立即行动了起来。

李司长将资产司的四十人之众,分为三个文献调研组,以西部、中部、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