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极限营救> 第40章 炮火覆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炮火覆盖(1 / 3)

看到聚集在海滩上的人员与装备,还有那些刚刚卸下来,没来得及运走的货物,巴特利特顿时就头大如斗。只需要一通炮火覆盖,就能够歼灭登陆的“黑眼罩”军团,至少能让其丧失进攻能力。关键是,要在短时间内把那些由第二批登陆艇送来的物资运走,完全是勉为其难,根本办不到。

要说,巴特利特已经后悔了。

在乘坐登陆艇来海滩的途中,巴特利特就收到了CIA发来的消息,知道“共同使命”军团拥有大口径火炮,而且数量还不少,很可能是自行榴弹炮,就部署在古拜港附近,炮击了几十公里外的突击编队。只不过,CIA没有提供具体的情报,比如炮兵阵地的确切位置与火炮的型号。

当时,巴特利特根本就没有多想,觉得CIA是杞人忧天。

一支才成立几个月的雇佣军,怎么可能拥有大口径火炮?就算有,也肯定是从战乱地区淘来的二手货。要知道,“黑眼罩”军团发展这么多年,也没装备多少大口径火炮,毕竟那东西在任何地方都是大杀器。因为对后勤保障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实力弱一点的雇佣军根本就玩不转。只不过,在绝大部分时候,也用不着那玩意。毕竟雇佣军的战斗往往都是以步兵为主,交战距离最多也就几公里,根本不需要能打到几十公里之外的火炮。就算要提供炮火支援,大口径迫击炮就足以应付。相对的,迫击炮不但操作更加简单,后勤保障也比榴弹炮简单得多。

正是如此,巴特利特才觉得,炮击突击编队的,或许就是几门M46这样的,射程比较远的牵引式火炮。只不过,也有可能是由朝鲜生产的,绰号“谷山大炮”的170毫米自行式加农炮。

不管是哪一种火炮,都不算先进,而且存量并不多,不会有多大威胁。

显然,巴特利特明显低估了对手。

在收到CIA的消息之后,他就应该让登陆艇停下来,延迟上岸的时间。不是说害怕遭到敌人炮击,而是第二批登陆部队携带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在上岸之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配,肯定会拖延作战行动。把上岸时间推迟几个小时,先头部队就能从容不迫的向“咆哮角”进军,不会出现作战力量全都滞留在海滩上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等到先头部队到达与占领了“咆哮角”,肯定能够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个时候再让大部队上岸,遭到袭击的概率更低。

现在,这么多人员、装备与物资都堆在海滩上,很容易遭到炮火打击。

只是,炮火打击来得比巴特利特预料的还要快。

听到炮弹飞来的呼啸声,巴特利特立即就转身回头,朝北面,也就是呼啸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炮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随后就发生爆炸。

“轰——”

爆炸就发生在巴特利特身后,第一枚炮弹

就准确命中他乘坐的那艘登陆艇。

“轰——”

还没有等巴特利特反应过来,就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而且猛烈了十倍。很明显,这是登陆艇上面,还没卸下来的弹药发生了殉爆。烈火立即就吞没了登陆艇,猛烈的爆炸还把大量碎片抛到空中。

几乎同时,跟随巴特利特的两名雇佣兵扑上来,把他摁倒在了沙滩上。

爆炸接二连三,而且越来越猛烈。只不过,也越来越远,还在向内陆蔓延,爆炸的频率也在降低。

等到巴特利特爬起来的时候,海滩已经被烟雾笼罩。

不过,并非都是爆炸产生的硝烟,有一些是车辆释放的烟雾,而且登陆艇也能够通过喷射更多的燃油,让柴油发动机缺氧燃烧产生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的浓烟,从而产生跟烟幕弹相似的效果。

释放烟雾不仅仅是为了隐蔽自身,也是为了干扰敌人的瞄准系统,尤其是为精确制导炮弹指引目标的激光。

其实,在第一枚炮弹落下的时候,巴特利特就已经想到,敌人使用了精确制导炮弹。

前面已经提到,“共同使命”军团的火炮部署在古拜港附近,距离“黑眼罩”军团的登陆地点超过了五十公里。就算增程炮弹能打这么远,也没有准头可言。按正常操作,炮兵肯定要进行校射。简单说,就是先打出几发炮弹,由前线观察员或者其他的侦查平台观察与测量弹着点,然后根据弹着点偏差进行调整。在超远距离炮击当中,甚至要多次校准,才能对目标区域实现有效覆盖。这套战术在乌克兰战争当中被交战双方广泛采用,毕竟双方都缺乏精确制导弹药。

显然,使用精确制导炮弹就没这些问题了。

如果是末敏弹,只需要输入一个大致范围,设定攻击目标的优先级别,炮弹就会在弹道末段使用传感器搜寻符合特征的目标,再主动发起打击。就算没有发现合适的目标,很多末敏弹都会攻击次要目标,或者在落地之后改变攻击模式。少数先进的末敏弹甚至能够在落地之后转变成为地雷,在此后的几十个小时,甚至是几十天内,攻击所有从附近经过,符合特征的敌方目标。

如果是更加先进的制导弹药,比如配备毫米波导引头的制导炮弹,在进入下降阶段之后就会自动搜寻目标,而且不需要后方提供指引,抗干扰能力也非常强,对付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