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掌握的情报,在‘英国事件’之前,他在某个非洲国家当顾问,而且在那时就已经在为军情局工作。此后他与一名军情局的情报官员去了阿根廷,并且在那边遇到戈武他们,然后与戈武去了英国。我们还没有查到那名情报官员,不过就算查到了,也没有多大意义。按情报界的惯例,在参与了秘密行动之后都会被雪藏一段时间,等到复出的时候或许还要更换身份。很明显,去中国境内对付军情局情报官员的风险太大,而且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没人表示反对,也没人接话,大家都看着克劳伍德,等他说下去。
“能肯定的是,此人与戈武的关系很要好。他俩过去是在同一支特种部队服役,戈武在退役之后出国,他继续服役。此后在‘圣城袭击事件’期间,两人才相遇,他由军情局安排参与了那边的行动。根据我们查到的线索,他在‘英国事件’期间还去过总领事馆,只不过随后就离开了。虽然总领事馆那边没大肆张扬,事后宣称混乱是消防系统故障引发,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不是‘离开’总领事馆,而是在拘押期间闯了出去。随后在朴茨茅斯发生的事情也跟他有关,还随同舰队司令官的遗孀回到伦敦。在离开英国之前,他出现的最后一处地点是法斯莱恩。”
“跟核潜艇遭到袭击有关联?”
“袭击‘胜利’号的是戈武,以及一名在法国外籍军团干过的雇佣兵,而且他当时在朴茨茅斯跟伦敦。”
克劳伍德这么一说,CIA局长沃斯利才点点头。很明显,他开始就没有认真听,毕竟克劳伍德在做介绍的时候就提到陆勇添在英国境内的行程。稍微用心点,就能够知道,陆勇添没有参与袭击“胜利”号的行动。
“关键是,他已经放弃中国国籍,还在几个月之前,也就是‘共同使命’成立之前拿到了沙特的护照,正式成为了沙特公民。有理由相信,他是‘共同使命’的核心成员,甚至是股东之一。他出现在油轮上,还参与战斗,那就肯定与‘共同使命’有关,而且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行动。”
这次,沃斯利依然只是点了点头,其他的情报官员也是沉默不语。
只是,克劳伍德没有说下去,毕竟该说的,他已经说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决定要不要进一步采取行动。
当初,局里要查清楚“共同使命”的底细,尤其是跟戈武的关系,才让“黑眼罩”参与进来。即便还没有查到戈武,已经查到陆勇添,足以证明“共同使命”就是由戈武创建,而且跟索科特拉特区有关。
严格的说,这算得上是证据。
显然,如果要求只有找到了戈武,才算是确凿证据,就太苛刻了。
还好,沃斯利没有为难克劳伍德。
“这么说,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肯定戈武他们去了索科特拉岛,
而且受沙特王室的委托负责那边的经营活动?”沃斯利这么说,其实在反问,也没人接话。“既然如此,接下来就是采取行动,有合适的行动方案吗?”
克劳伍德有点无语,不过这个问题轮不到他来回答。
“调查行动是由‘黑眼罩’负责,我认为,接下来的行动依然可以交给‘黑眼罩’,还可以避免扯上关系。”发言的是行动负责人鲍威尔,他是局长的心腹,之前就是他提出把行动交给“黑眼罩”公司。“关键是,‘黑眼罩’与‘共同使命’都是雇佣军,因为利益发生冲突也实属正常,没人会因为两支雇佣军的战争而联想到我们,所以就算搞砸了,我们也能够全身而退。”
或许从一开始,沃斯利与鲍威尔就是冲着把事情搞砸而去的,根本没想过“黑眼罩”能取得成功。
虽然心里在这么想,但是克劳伍德没有说出来。
不管怎样,在CIA干了这么多年,克劳伍德很清楚内部规矩,很多事情就算看不惯,也只能藏在心里。说得难听点,说出来不但不会改变什么,还会给自己惹上麻烦,没人会做这样的蠢事。
沃斯利也没有接话,毕竟鲍威尔这就只是提议,不是可行的计划。
不过,鲍威尔明显早有准备。
他把带来的资料交给了会议秘书,准确说就是一只U盘。等到会议秘书把U盘接到计算机上,把文件显示出来,他才站起来。在朝大屏幕走过去的时候,他还拉了拉外套,显得很正式。
有这个必要吗?
鲍威尔提供的,不过就是跟“黑眼罩”有关的信息,算不上什么,参会的情报官员都能调阅。
必须得说,“黑眼罩”确实是个庞然大物。
走了几年的下坡路,到现在都还有上万名正式雇员,而且大部分都是退役军人,不少是来自特种部队。按鲍威尔提供的资料,“黑眼罩”总共编有五支军团,只不过就具体的规模来说,就只有步兵营的水准。只不过,跟其他的雇佣军相比,“黑眼罩”因为获得了CIA的大力支持,所以更加接近于正规军队。不止在是编制上类似于正规军,还拥有坦克、战车与火炮,甚至装备了防空系统,战术导弹与小型舰船。除了没有国家做支撑,在各方面都不比正规军差。
显然,这也是“黑眼罩”的资本。
不管是比规模,还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