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闯入者的目的是阻止“胜利”号发射导弹,那么在产生怀疑之后,就有可能直接炸沉“胜利”号。
可是,“胜利”号肯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浮上去接收由后方发来的指令,而且没人敢保证一定就不是对伊朗发起打击的命令。如果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使用搭载了战术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摧毁伊朗境内的战略目标,“胜利”号就要在收到命令之后,上浮到距离海绵一百英尺,也就是发射导弹的深度。很明显,如果潜艇在短时间内两次上浮等于告诉闯入者,接下来就要发射导弹。
正是如此,航海长提出,可以想办法让潜艇在不被察觉到的情况下上浮到使用长波天线的深度,然后把天线释放出去。在接到由后方发来的指令之后,再浮上去,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发射导弹。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直接排空压载水舱,让潜艇冲上海面,然后在海面发射弹道导弹。
虽然是潜射弹道导弹,但是同样能够在海面上发射。
如此一来,关键就是让潜艇缓慢的上浮,不让闯入者觉察到。
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艇尾与艇首的备用压载水舱,让潜艇吨位略小于排水量,从而以非常缓慢的速度上浮。这两个压载水舱其实是用来辅助首尾水平舵控制潜艇的姿态,也就是纵向倾角。只不过,潜艇一直在缓慢的航行,肯定不能静止不动,因此潜艇肯定无法在首尾保持水平的状态下上浮。说得直接点,只要潜艇在航行,那么在上浮的时候,就必然会有一个艇首向上的仰角,而在下潜的时候会有一个艇首向下的俯角,要不然就没办法控制潜艇的姿态。
针对这个问题,航海长提出了一个办法,通过反向调整首尾水平舵来配平,消除上浮时的纵向倾角。只不过,这么做有很大的风险。如果遇到了紊流,尤其是在变温层经常出现的深海洋流,那么在水平舵几乎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就无法控制潜艇的航行姿态,搞不好还会出现侧倾。到时候,为了避免沉没就必须排空压载水舱,让潜艇紧急上浮,而这必然会被闯入者发现。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冒险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在到达预定深度之后,才需要收回首尾水平舵。因为舵面偏转角度极小,需要根据航行姿态不断的进行调整,所以没办法由自动驾驶系统操作,只能手动控制,而且主要就是靠经验。
所幸的是,在上浮的过程当中没有发生意外。
潜艇已经到达预定深度,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如果战争已经爆发,而且需要“胜利”号使用潜射弹道导弹摧毁伊朗境内的战略目标,伦敦那边就会通过长波电台,发来一条执行打击任务的指令。虽然在过去的演习与训练当中,在收到任务指令之后,艇长都会让潜艇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用卫
星电台发出询问信息,在获得确认之后,任务才算完成。但是在实战当中,从保证潜艇的安全出发,根本没有这一步。简单说,只要指令中的密码正确无误,就不需要确认,直接执行就行了。因为指令密码是一个更时间关联的算法,随时都在变化,在理论上根本没办法破译,所以密码本身就是最高指令,而且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长波电台发送的就是一条密码。艇长在收到打击密码之后,参照对应的预案执行就行了,不存在跟后方核对的必要。
当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极端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对威尔逊,以及“胜利”号上的其他官兵来说,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事情,其实是如何在不损害潜艇的情况下制服两名闯入者。
按照轮机长的意思,可以通过排风系统抽出轮机舱里的空气,让两名闯入者窒息。只不过,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随着气压降低,闯入者肯定能够发现异常。哪怕闯入者没有立即炸毁潜艇,也不会窒息。这就是,在轮机舱里有一个小队的损管设备,其中就有几套包含了氧气瓶的呼吸装置,能够让两个人使用几十个小时。因为抽气是一个过程,气压不是在瞬间降到零,所以闯入者有时间找到与用上呼吸装置。事实上,只要开始抽气,闯入者就会让反应堆过载,或者是直接引爆自制的炸弹。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无法及时进入轮机舱阻止灾难发生。
航海长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通过排风系统往轮机舱内注入氮气,缓慢的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潜艇上,氮气是现成的。这就是,消防损管就需要氮气。如果发生火灾,就需要用氮气来灭火,因此在潜艇上肯定有储存氮气的装置,而且通常每一个水密隔舱都有一套灭火系统。关键是,高浓度的氮气会让人产生幻觉,也就有可能让闯入者丧失意识,无法搞破坏。只不过,跟抽光空气一样,注入氮气是一个过程,闯入者在产生警觉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搞破坏。
至于其他的办法,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正是如此,威尔逊没有做出决定,只是让军械长带人守在轮机舱外面,不要让闯入者出来。
按照威尔逊的意思,如果收到了打击命令,那么就在发射导弹之前,让军械长率领官兵发起强攻。如果能够利用发射导弹之前的准备工作分散闯入者的注意力,或许还能够通过强攻拿下轮机舱。哪怕办不到,也能够争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