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道:“宝元二年(1039年),面对西北边境战事吃紧、朝廷入不敷出的情况,宋祁向仁宗皇帝呈奏《上三冗三费疏》,建议朝廷去三冗,节三费。三冗指冗官、冗兵、冗僧,三费则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直言朝廷应该精兵简政,节约开支,并劝谏宋仁宗从自身及后宫嫔妃做起,带头节俭,布告四方,这样天下就会群起响应。由此提出了‘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的谏言。”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的意思是,如果自身不能作出表率,就无法让别人听从;如果自身不能以身作则,就不会使别人信服。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责任,时刻保持警醒,经常对照检查、检视剖析、反躬自省。
赵籍问道:“宋祁是不是官至工部尚书,因其《玉楼春》一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遂得雅号‘红杏尚书’?”
苏轼道:“正是此人!没想到陛下对宋祁知之甚多。”
赵籍道:“宋祁的奏章,令人震而发聩,可见我朝有识之士还是不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祁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正人者必先正己。孔老夫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回宫之后,朕首先自我反省,厉行勤俭节约,减少皇宫用度。去三冗,任重道远,徐徐图之。节三费,迫在眉睫,必须马上办。”
此次书院之行,三冗三费问题和发展体育运动,成为萦绕在赵籍心头的两件大事。赵籍正在思考相关的解决办法。
三日之后,《开封时报》发表署名赵籍的文章,题为《论勤俭节约》。
文章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自即日起,朕和后宫嫔妃带头节俭,所有宫中用度减半。同时,严禁用朝廷钱财道场斋醮、修建寺观、靡费公用。”
“勤俭节约非意味着朝廷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求在有限的钱财内,多办事、办好事。一钱之费,宜重宜慎。要把每一贯钱、每一文钱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勤俭节约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要形成长久的制度。朕和朝廷‘过紧日子’,助力百姓过‘过好日子’。”
《论勤俭节约》只有短短的两百余字,但在民间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卖报,卖报。《开封时报》,重大新闻。皇上缩减用度,提倡勤俭节约。朝廷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
“来,给我来一份报纸。”
“我也买一份。”
……
每当报纸上有赵籍的文章,报纸总能大卖特卖。不仅《开封时报》刊登了赵籍的文章,其他报纸纷纷转载。转载后的报纸亦大卖特卖。
樊楼之上,鸿胪寺卿张城瑀邀请起居舍人郑居中小酌几杯。鸿胪寺掌管少数民族、外国使节接待事务,诸蕃册封及宗室、大臣凶仪礼制,寺庙道观、僧道度牒之事。自从赵籍提倡勤俭节约以来,原本准备修建的好几个道观寺庙,朝廷停止了拨款。所以鸿胪寺卿张城瑀在樊楼宴请郑居中,想走郑贵妃的门路,让朝廷拨下这笔钱财。
鸿胪寺卿是四品官,起居舍人是六品官。但鸿胪寺卿张城瑀却对起居舍人郑居中客客气气,甚至带着几分恭维。
张城瑀道:“这美酒乃樊楼独有,很烈,有劲,味道醇香,口感极佳。我再敬郑老弟一杯。”
他们碰了一下酒杯,然后一饮而尽。这酒入口绵,落口甜,清香纯正,余味悠长。二人喝的正是赵籍研制出来的高度白酒。如今,高度白酒几乎取代了宋朝原来的发酵酒。毕竟发酵酒的酒精度数类似后世的啤酒,哪里有喝白酒更带劲。而白酒制造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城瑀问道:“郑老弟,你说陛下提倡勤俭节约,是权宜之计还是给天下人做样子而已?”
郑居中道:“历朝历代,不少帝王都提倡勤俭节约。如今皇宫用度减半,连郑贵妃都不例外。只是不知道持续多久!”
张城瑀大惊道:“连郑贵妃的生活用度都减少了?”
郑居中进一步说道:“后宫之中,陛下最宠爱郑贵妃和李贵妃(李清照)。不仅郑贵妃的用度减半,连怀孕的李贵妃都不例外。”
张城瑀顿时明白了,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但他又不死心,于是说道:“今年年初,朝廷为了祈祷虎翼军平安归来,为了祈祷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批准修建几个道观寺庙。可如今朝廷提倡勤俭节约,严禁修建寺观,朝令夕改,这可如何是好?”
郑居中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廷的每一文钱,每一贯钱,都要花在关键之处。”
张城瑀问:“难道为民祈福有错吗?郑老弟可不可帮我走一走郑贵妃的门路,让郑贵妃给陛下吹吹枕头风。说不定陛下高兴了,就拨下了这笔50万贯的钱财。到时候,我给郑老弟1000贯的好处费。”
郑居中道:“不是我不帮你。前几日,郑贵妃到大相国寺烧香拜佛,为陛下祈福。和尚问藏经阁还扩建吗?郑贵妃回宫之后询问陛下,结果被陛下训斥了一顿。所以修建寺观之事还是暂缓为妙。倘若我朝发生天灾人祸,张大人可趁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