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第124章 三冗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三冗问题(1 / 2)

体育课后,是地理课。

地理老师李胜圆详细讲解大宋地理知识,今天正好讲解京东东路。所谓的京东东路大致位于现代的山东的大部和江苏的北部,治所在青州。

古人将“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视为一个人学识渊博的体现。地理老师李胜圆认真讲,台下的学生认真听。

这时候,赵籍和李清照也坐在后排认真听讲。他们坐的还是原来的位置。自从赵籍和李清照离开后,甲班一直为他们保留着空座位,期待他们有朝一日重返甲班。

李胜圆讲完京东东路的位置、面积、人口,以及重要的州县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借题发挥道:“至道三年(997年),太宗皇帝分天下为15路,始设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被拆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当朝御史中丞苏辙大人曾上书朝廷,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曰冗兵,三曰冗费。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的分设,不知朝廷又增加了多少冗官,增加了多少冗费!”

所谓的“冗”,即多余的意思。经过后世的严谨考证,北宋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并非虚言,除了军事之外的各项指标,包括税收、人口、科技、粮食产量、对外贸易等远超前代甚至是后世。然而,三冗问题一直令繁荣昌盛的北宋入不敷出,苦不堪言。

赵籍暗道:“这个李胜圆到底知不知道朕的身份?是有意而为,还是顺嘴说说?”

张建业道:“陛下曾经说过,作为孔子书院的学生,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等理应上书朝廷,建议朝廷精兵简政,将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合并为京东路。”

张建业第一个附和地理老师的观点。不过这对师生的说话挺有意思,明明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总要引用上别人的话。一个引用朝廷重臣的话,一个更是引用皇帝的话,让他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使别人无力反驳。同时也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滕长生的观点更为激进,只听他慷慨激昂道:“至道三年,始定天下为15路。而今过去百年,天下分为23路,几乎多增加了一半。每路都设有四大监司,即转运司、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不知朝廷增加了多少冗官,增加了多少冗费!我等要上书朝廷,建议朝廷将天下恢复为15路。这样不知可以减去多少冗官,省下多少冗费。”

滕长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敢提裁员这种断人前程的事情。他的父亲尚书右丞滕柏甫老谋深算,肯定不可能提这种事情。

李胜圆听了滕长生的话,故意咳嗽几声,提醒他后面有人。由于上课过于专心,这时候张建业和滕长生等学生才意识到,皇帝和贵妃也在听课。学生们所有的目光集中到赵籍身上。

赵籍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朝廷确实应该精兵简政。一年之前,朝廷废除了中书省和门下省,扩大了尚书省的权力,在中央进行机构改革。如今,是时候在地方进行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减少冗官、冗兵、冗费。其实,朝堂上的大臣也能想到这个问题。但精简机构是个得罪人的事,没有哪个大臣愿意提议。还好,大宋有孔子书院的学生,给朕提个醒!希望你们为官之后,依旧胸怀天下,坦荡无私!我朝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朕和诸生共勉!”

中午,膳房特意做了炒拨烂子、拔丝红薯、玉米粥等饭菜。学生们从未吃过,所以觉得特别好吃。

赵籍和张建业、滕长生等人坐一块儿吃饭,李清照和陈傲霜坐一块儿吃饭。

张建业道:“今天的饭菜特别好吃,赵兄多吃点。”

赵籍问道:“你们可知,这些粮食来之不易,都是从海外历经七八个月才运回来的?”

滕长生道:“原来我们今天尝到的食品,乃是万里之外的美洲运回来的。”

赵籍道:“这是朕特意吩咐苏院长,让膳房为大家做的饭菜。”

赵明诚道:“味道不错,丝毫不比我朝的粮食差。”

赵籍道:“眼下春耕在即,大部分粮食作为种子发给了百姓。朕特意给书院的学生留下一些,让你们尝个鲜。同时,朕还想告诉你们,这些粮食不仅口味好,而且产量高。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你们就要离开书院,到地方为官。民以食为天,朕希望你们当官之后,高度重视这些农作物,把它们当作宝贝对待,争取今年粮食大丰收!”

饭后,李清照和陈傲霜等甲班学生聊天谈心。而赵籍和苏轼以及书院的其他老师召开座谈会,谈论书院的下一步发展和学生的毕业考试。

座谈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赵籍话锋一转,又道:“朕还想和诸位老师谈一谈朝廷的冗官冗兵冗费。朕希望诸位老师在三冗问题上积极发言,为朝廷建言献策!”

顿时,屋里鸦雀无声。苏轼见众人都不开口,只好圆场道:“三冗问题乃是朝廷大事,陛下应该在朝堂上的大臣商议,而非与我等纸上谈兵。”

赵籍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尔等非局中人,乃是旁观者,三冗问题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看问题比朝堂上的大臣们看得更为透彻!苏院长,早在神宗皇帝年间,令弟苏辙就上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