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2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 / 3)

版和加强版。皇太极一直在学习和探索改良中原王朝的制度。

从此以后,蒙古大草原上,谁是话事人?是女真人皇太极。

林丹汗一路逃之夭夭后,周边的蒙古诸部开始对察哈尔部这个曾经最大的蒙古势力的残余部众,对那些走不动或者不愿意离开故土的察哈尔部众,进行疯狂的报复。

对此,皇太极给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等部落下了诏书,要求止杀。

“诸贝勒明知而杀者,则罚民十户;诸贝勒不知,而下人杀者,杀身抵命,并以其子妻为奴。旁人前来首告,即将首告之人,留养内地。”

冤冤相报何时了,战争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皇太极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后,开始安抚察哈尔残余部众。

后来,林丹汗死了之后,其长子额哲在大金兵锋的威胁下,接受劝降,向多尔衮献上了传国玉玺。

至此,自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建立起蒙古帝国开始算,到额哲献上了传国玉玺,蒙古帝国历经429年,终于灭亡,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常言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蒙古帝国,这个曾经铁骑铮铮,踏遍欧亚大陆的王者,如今也走到夕阳西下的这一步,不得不向异族称臣。

这次额哲投降,最令皇太极喜出望外的,莫过于这块传国玉玺了。自古以来,传国玉玺便是“皇权天授”的信物,是帝位正统合法的证凭。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玉玺都配叫传国玉玺。

找一群巧夺天工的能人,雕刻出来的,那叫玉玺。

传国玉玺,能被中原王朝和周边诸国承认的,便只有那一块,就是始皇帝赢政手中的那一块,就是用和氏璧制成的那一块。

上面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是按照李斯亲笔写的小篆,一刀一刀细细刻成的。

但是,由于王朝迭代和战火纷飞,传国玉玺传着传着就不见踪影了。

因为很多时候的末代君王,虽然心知江山已不保,但手中的这块传国玉玺说什么也不肯留给异姓人,提前便让心腹带上传国玉玺远遁他国,为将来复国而图。

所以,中原王朝在不少时代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只有赝品。这些登大位而无传国玉玺者,常被一些士大夫私下讥笑为“白版皇帝”。

始皇帝这块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到了五代时期,落在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手中。后来,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这块最正统的传国玉玺从此消失了很长的时间。没人知道它去哪里了。

又到了大元时期,御史中丞崔彧意外从商人手中,获得一块玉玺,只是上面所刻之字已模糊不清,便去找博学多才的监察御史杨恒来鉴定。

杨恒和诸多史学大师仔细察看,认为正面的字正是李斯小篆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认定正是秦始皇的这块传国玉玺。

当时,杨恒激动的不得了,顿首言曰:“此历代传国玺,亡之久矣。今宫车晏驾,皇太孙龙飞,而玺复出,天其彰瑞应于今日乎!”

崔彧、杨恒等人立即献给元成宗的老妈——弘吉刺•伯蓝也怯赤。到后来,末代皇帝元顺帝把传国玉玺带回漠北老家了。

故大夏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憾事三件,首件便是“少传国之玺”。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领十五万大军深入大漠,在捕鱼儿海附近大败蒙古主力,俘虏皇子皇女等百余人,蒙古官员三千多人。从此,蒙古帝国一蹶不振。

但遗憾的是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及太子在数十骑亲兵保护下趁乱逃跑。蓝玉并没有得到朱元璋念念不忘的传囯玉玺。

捕鱼儿海这一战把蓝玉推向了人生的巅峰,同时也给他挖好人生的坟墓。原因是俘虏队伍中,有一位北元王妃长得可甜可甜了,蓝玉看了,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在班师的一天晚上,夜色很美,圆圆的月亮像一块包子特别的香。巡夜的蓝玉不知不觉中就走到那位王妃的帐篷里。

那天漠北的风依然寒冷,而佳人瑟瑟发抖,蓝玉无奈只好紧紧抱住美人,用身体的温度为她驱寒。后来,谁知……唉,只怪那一晚,月亮实在太美、太甜。

五年之后,锦衣卫的一把手蒋瓛告发蓝玉谋反,其证据就是蓝玉和天元帝的王妃有不可描述的亲密行为。

于是,在锦衣卫“公开、公正、公平”的审迅下,蓝玉一案共一万五千多人全部被斩,其中大部分都是曾为帝国浴血奋战的将领。

蓝玉一案刚结束,锦衣卫的一把手蒋瓛正在家中赏月。宫中的大太监牛三、牛六等人就上府来访,说陛下知道蒋大人办案亲苦,特赐美酒一瓶。

不知道是不是喝到了假酒,蒋瓛喝完后,当场就全身抽搐,嘴喷血沫,像一只鸡一样死了。

那一晚,月色也很美。

皇太极拿到传国玉玺的那年的十二月,满、蒙、汉众臣以获得传国玉玺为由,请皇太极称帝。

当然,皇太极心中早就乐不可支,因此他此时的身份还只是国王,不是皇帝,比朱由检、林丹汗都低一级别。

但是,这种事按照惯例,通常还是要推辞一番的。

第二年初,众大臣包括蒙古众贝勒又纷纷上书,并且连向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