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49章 沈阳、辽阳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沈阳、辽阳之战(2 / 3)

为”。

川军将领们以为陈策怯懦,和浙军将领争吵起来。大敌在即,内部先闹起矛盾,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实陈策主张退回辽阳是对的。此时,沈阳刚败,士气低迷,靠援军收复沈阳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事情坏就坏在双方并没有心平气和地沟通,从开始的口角之争,变成意气之争。

川军将领们的话深深刺痛了陈策的心。他所领的浙军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其副总兵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总兵陈策也是一名勇将,怎么能在川军面前示弱,便下令就地扎营,等待第二批援军到达后,一起夺回沈阳。

名义上,陈策是川浙总兵,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但部队里其实是分成两派,各带各的兵,相当于一个牌子,两套人马。

川、浙两派人马闹出矛盾后,互相赌气,故意离着很远的距离,各自分开扎营,其中川军渡浑河结营于北,浙军结营于浑河南。

很快,沈阳城里的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得知浑河有大量援军,决定率领大军,出城歼灭大夏部队有生力量。对进攻方而言,野战比攻城战好大得多。

首当其冲的是晖河北的川军。可这仗一开打,直接把努尔哈赤的老脸全丢光了。按理说,两方兵力悬殊,川军数千人,八旗军三万多,又是骑兵对步兵,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战斗。

可是几个回合下来,川军把八旗军打懵了。八旗骑兵被击斩三千人,一名参将和两名游击被擒。见到正黄旗最精锐的先锋被歼灭,大金部队首次出畏战心理,只是围而不攻。

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开始摇人,急令沈阳城中之军倾巢而出。皇太极带着援军来了,同时还把沈阳城头能用的火炮也带来了。最后,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川军寡不敌众,几乎全部阵亡。

遗憾的是浑河南的浙军并没有救援川军,只是挖战壕,巩固营地备战。川军被灭后,努尔哈赤渡河,再次围攻浙军。然而,这又是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

两方战斗非常激烈,数万大金八旗军几次围攻,都被几千浙军打退。但最后浙军“火药尽,短兵接”,陈策、张明世、戚金等将领全部战死,数千浙兵几乎全部阵亡。

晖河血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也让大金八旗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天后,努尔哈赤亲自为晖河之战中死去的九名大金将军,向天祈祷,请求老天将九名爱将,在死后转生于乐土。后来,《圣武记》记载:“是役,大夏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在川、浙两军浴血奋战的时候,辽阳的第二批援军共三路人马已经来了。但就像浙兵不救川兵一样,这三路人马到是到了,只是在作壁上观。

就在大金八旗军包围浙军的时候,李秉诚、朱万良、姜弼三个总兵,已经各率领本部人马到达晖河战场,总共三万余兵力。

直到浙兵弹药已尽,十分危急之时,这三路人马才缓缓前进,遇到皇太极领四旗人马一反击,略作抵抗后,便引兵败去。到此,浑河血河划上句号。

一天之内,大夏部队先后在沈阳之战、晖河血河中失去贺世贤、尤世功的家丁部队,川军,浙军等三支精锐之师。这三师在援辽部队中,最能打,也最敢打。

其中陈策所领的浙兵前身便是名震天下的戚家军。此时,戚继光虽病逝多年,但按照他的办法所训练出来的水兵,依然可以屡屡击败数倍的八旗骑士。

戚少保自成军以来,南剿倭寇,北击蒙古大军,再赴朝抗倭,无坚不摧,虽水军一支,却一败难求。但从浑河血战起,世上再无戚家军。

浑河血战虽败,但这一战打破了大金一直宣扬的八旗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故事。在与川、浙军的交战中,不少大金部队畏战不前。

战后,努尔哈赤问责了不少将领,免去拜音达里、伊郎阿等人军职,斥责雅松,“率吾常胜之军,望风而走,以失锐气”。连朝鲜的暗探也回报,“虏之死伤亦相当,虏至今胆寒”。

川、浙两军有极少数军士突围成功,逃至辽阳。巡按张铨怜他们英勇,赐与赏银。其残卒抱头痛哭,不愿领赏,只求为川、浙两军主帅报仇。

浑河血战也暴露出援辽的各路客兵军心不齐,各自为战,互不相救,无法协力。这个问题,杨镐、熊廷弼、袁应泰三任经略都没有办法解决。

同时,浑河血战也反映出在大夏最精锐、最训练有素的部队面前,大金八旗子弟也要甘拜下风,但整体水平来说,大夏部队还是远不如八旗军。

沈阳失守后,袁应泰尽撤奉集、威宁守兵入驻辽阳,令辽东巡抚薛国用领兵驻守海州,令蓟辽总督文球领兵驻守广宁,以声援辽阳,同时请求朝廷急调各地精锐家丁入辽。

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再率领大军进发,在辽阳城外扎营。

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辽阳。辽阳城中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出战,一派主张坚守。总指挥袁应泰决定出城列阵迎敌,亲率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等总兵各率领本部人马出城野战,让巡按张铨守城。

这一天,双方在野外对战各有胜负,先是努尔哈赤的黄旗军被击退,后来皇太极领白旗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