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大夏风云录> 第46章 拿袜子来考验干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拿袜子来考验干部?(1 / 3)

大夏帝国第二个急着要救治的病是糖尿病——腐败公开化。腐败就是帝国掌权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腐败公开化则是帝国掌权集团一致认为以权谋私是合乎情理的,所以导致几乎人人皆腐。

中原王朝任何时候都存在腐败现象,但都没有像大夏这样,如此严重,特别是嘉靖、万历时期。以万历朝为例,在帝国掌权集团中,腐败最严重的就是万历本人。

可能会有人质疑,皇帝怎么会腐败,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这一句话描绘的是周朝。

秦始皇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后,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就从此分开了。秦体制中,治粟内史负责国家财政,少府负责皇室财政。

后来,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基本遵循国家和皇室财政分开的制度。原则上,皇帝自己花费超标了,是不能向国家财政部门要钱的,但不少皇帝仗着自己是唯一决策人,变着法子到国库捞钱。

万历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他三番五次找借口挪借国库的钱,转存内库的事就不再细说了。还是说万历任命太监为税监的事。

太监们到了各地后,发现矿税收不上来钱,于是巧立名目,想出千奇百怪的税种,来完成万历的任务。首先,国家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得先由户部论证可行性后,提交内阁审议。内阁做出票拟意见,再给皇帝决策拍板。

再一个,太监是不能担任税务官的。万历直接跳过户部和内阁,利用皇权为自己谋私利,就是很严重的腐败。皇帝都监主自盗,下面的各级官吏就可想而知了,全都放飞自我了。

除了皇帝带头腐败,庞大的官僚集团更是人人皆贪腐,致腐率高达99.9999%。在探讨人人皆贪腐的原因之前,先讲海瑞的事情。

海瑞在嘉靖、万历两朝为官,先后当过知县(正七品)、通判、户部主事、尚宝丞、左通政、巡抚、侍郎、都御史(正二品)。从履历来看,海瑞也算是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看似风光体面,但海瑞的一生过得极其贫困、辛酸。在当知县的时候,穿旧布袍、吃粗米饭,种菜自给。为了节省开支,海瑞家里饭桌上长期不见荤菜。

也只有在母亲大寿时,海瑞才舍得去市场买肉。知县大人买肉已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海瑞的女儿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幼年夭折。即便到后来当正二品的大官,海瑞的生活依然是一贫如洗。海瑞死后,同乡苏民怀清点其遗产,只有六丈葛衣,几件旧衣,八两碎银。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由于海瑞子女夭折,无人送终,其遗产又不够安葬费。同僚们便凑份子,给海瑞下葬。为什么海瑞一个正二品官员的生活过得如此艰难?

因为他是大夏历年来百万官员中最清廉的一个,不贪污、不受贿,而大夏给官员的俸禄是不足以让海瑞过上稍微体面的生活。

在大夏朝,要当一名清廉的官员,其代价就是一生贫苦。

在大夏朝以前,朝廷官员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职田,国家按照官职品级授与官员面积不同的田地,职田出租的收入就成为官员的俸禄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叫做禄米,比如大夏发给从九品的官员月米5石,就是一个月工资只有5石米。

当然,月工资5石米只是工资标准。实际支付工资时,并非全是米,通常折色其他东西。折色就是按照市场价格,将米换成其他等价物品。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折色的东西各不相同,有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钞的,通常是折银的居多。如万历时期,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工资发下来,折色的结果可能是一两银子,两石米,再加胡椒若干。

在建国初期,大夏官员是有职田的。后来,开国皇帝把职田收回来,大夏官员的俸禄便只剩下禄米了,而且在洪武二十五年将禄米标准定为永制。

后来的历任皇帝都遵循祖制,从来没有调整过官员工资,哪怕物价已经上涨。从取消职田这事来看,大夏开国皇帝有明显的重宗室、轻官员的倾向。

无所事事的亲王被赐与海量庄田,而负责政务的官员却被取消了职田。再一个,官员的俸禄标准也远远低于皇族宗室。

大夏官员的俸禄标准和以前王朝相比,简直是没法看了,远低于汉唐,和实行高薪政策的大宋更是没法比。假如把大唐和大夏的官员收入全部换算成人民币。像张居正这样正一品,在大唐时年薪大概有172万人民币,在大夏时年薪只有34.5万人民币。

海瑞当知县时是正七品,如果在大唐时,他一年工资有27万人民币,而在大夏时,一年只有3万人民币。在这个时代,女人是没有收入的。海瑞必须要用这3万人民币年薪,来养活一家5口人。

这就让海瑞必须要种菜来维持生活。并非海瑞一家不爱吃肉,确实是吃不起。与其说是工资,大夏官员的正当合法收入更像是低保。

海瑞是县城的一把手,生活尚且如此艰难,品级更低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